乌夜啼·昨夜风兼雨-音频朗读
赏析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风雨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和不安的氛围。诗人通过“烛残漏断频欹枕”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夜不能寐的焦虑和烦躁。诗中的“起坐不能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绪。而“世事漫随流水”和“算来一梦浮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虚无的感慨。最后两句“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则是诗人对逃避现实的一种无奈选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悲观情绪。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的赏析二
李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的内心世界也随之波动。诗中的“昨夜风兼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而“烛残漏断频欹枕”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状态。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最后,诗人选择了“醉乡”作为逃避现实的方式,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俘至宋朝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昨夜风兼雨”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动荡的隐喻。诗人通过“帘帏飒飒秋声”和“烛残漏断频欹枕”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在风雨之夜的孤独和无助。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世事漫随流水”和“一梦浮生”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虚无的深刻认识。最后,诗人选择了“醉乡”作为逃避现实的方式,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整首诗充满了悲凉和哀怨,展现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的无奈和绝望。
译文
昨夜风和雨一起来临,窗帘和帷幕在风中发出沙沙的秋声。蜡烛快要熄灭,夜漏的水滴断断续续,我频繁地倾斜枕头,起身坐下,心情难以平静。世间的事就像流水一样随意逝去,想来人生也不过是浮生若梦。醉酒的地方道路平坦,适合经常去,除此之外,我无法面对现实。
注释
昨夜:指过去的一夜。
风兼雨:风和雨同时出现。
帘帏:指窗帘和帷幕。
飒飒:形容风声。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风和雨的声音。
烛残:蜡烛快要燃尽。
漏断:指夜漏(古代计时器)的水滴断续,暗示深夜。
频欹枕:频繁地倾斜枕头,形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起坐不能平:起身坐下,心情无法平静。
世事:世间的事情。
漫随流水:随意地随着流水逝去,比喻世事无常。
算来:想来。
一梦浮生:比喻人生如同一场梦,短暂而虚幻。
醉乡:指醉酒后的状态,也比喻逃避现实的幻想之地。
路稳宜频到:道路平坦,适合经常去。
不堪行:无法行走,形容无法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