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赏析
念奴娇·闹红一舸的赏析一
《念奴娇·闹红一舸》是姜夔的一首著名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游赏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词中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对和谐自然的向往和对诗意生活的热爱。
词的开头部分“余客武陵...故以此句写之。”是词前的序言,姜夔描述了自己在武陵(今湖北)的生活,与朋友们荡舟于古城野水之间,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这种生活体验为词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闹红一舸,记来时...”正式进入词的正文,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们在荷花中游赏的情景,以及夜晚泛舟西湖的奇妙经历。
词的后半部分“日暮,青盖亭亭...几回沙际归路。”则转向了对日暮时分的描写,词人通过对荷叶、清风、翠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游赏时光的怀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游赏经历的回忆,传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首词体现了姜夔作为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美学理念。
念奴娇·闹红一舸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姜夔在游览荷花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词中描绘了他与朋友们在荷花丛中荡舟的情景,以及他对荷花的深深喜爱。
上片开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词人首先描绘了他们在荷花丛中划船的情景,与鸳鸯为伴,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词人借用“三十六陂”的典故,形容荷花池的广大,而“水佩风裳”则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在风中摇曳的优美姿态。然后,“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清凉和美丽,雨中的荷花更显得清新脱俗。最后,“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词人将荷花的美丽与香气融入到诗句中,表现出他对荷花的深深喜爱。
下片开始“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词人描绘了日暮时分,荷花亭亭玉立的景象,但由于情人不在,词人忍不住要离开这片荷花池。然后,“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词人担心荷花在寒风中凋零,愁绪涌上心头。最后,“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词人描绘了荷花池周围的景色,高大的柳树,老鱼在吹动波浪,仿佛都在挽留他在这片荷花丛中多留一会儿。同时,他也感叹荷花之多,以至于他在花间迷失了归路。
整首词以荷花的美丽为线索,通过描绘词人与荷花、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词人对荷花的深深喜爱,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词人通过荷花这个象征,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念奴娇·闹红一舸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姜夔寓居武陵时所作。武陵即今湖南常德。词中所写荷花为西湖荷花。宋宁宗庆元二年夏,姜夔与友人萧德藻同往湘中,访柳宗元遗迹,因得以饱览武陵西湖的荷花。归来之后,他即写了这首《念奴娇》。
上片写他泛舟荷池,留连忘返,并描绘了池中荷花美丽的姿态。起首两句点明时地。“闹红”,即满池荷花盛开,红艳夺目。“一舸”,即一只小船。“鸳鸯为侣”,写船行水中,有鸳鸯相伴,兼点题“荷”字。以下四句,极写荷花之美。“三十六陂”,言湖面广阔,语出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诗:“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水佩风裳”,本邹阳《七发》文:“披凤衣,蹑华躧(古代舞鞋),曳广袖,奋长裳。”这里借用以写荷叶荷花之飘逸多姿。这几句的大意是:只见一望无际的荷花,有的高出水面,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掩映在荷叶之下,红绿相间,好像是一群群红妆的少女,戴着翠绿的饰品,穿着粉红色的衣裙,正在水中沐浴。她们披着晨露,迎着微风,一片片荷叶像她们身上的衣裙,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词人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境界,使人仿佛置身其间,目不暇接。这几句,视角多变,有远景,有近景,有俯视,有仰观,而且层次清晰:先写荷塘风光的广阔无边,再写荷叶荷花之多姿多彩,这样,就使得画面丰富而又和谐。
“翠叶”三句承上,对荷叶荷花作进一步的描绘:一阵轻风拂过,翠绿的荷叶轻轻摆动,像给词人送来阵阵清凉;玉色的荷花,似乎也察觉到词人酒后的困倦,微微地摆动,又像在为词人赶走暑气;而那洒向荷塘的细雨,打在荷叶上,发出点点声响,更像在敲击着助兴的节拍。这个“洒”字,用得极妙,它不仅描摹了天宇中飘洒细雨的情态,而且绘出了雨打荷叶的声响。“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这两句,情随景生,辞意飞动。荷花的娇美神态,荷花的幽幽清香,触动了词人的情怀,使他诗兴大发。“嫣然”,美女之态,这里借以形容荷花。“冷香”,荷花的清香,因时当盛夏,荷风送爽,词人顿觉暑气全消,似有清凉之意袭上心头,故觉其香为“冷香”。“飞上诗句”,意谓这荷花的姿态、神韵和清香,使词人诗兴大发,吟出了绝妙的诗句。这几句,词人触景生情,缘情赋诗,兴尽词来,真是飘逸有致,洒脱不凡。
下片写日暮时分,荷花虽好,但词人不得不归去。他无限依恋地向荷花告别,设想到将来重游之时,恐怕荷花已凋零不存,不胜感慨。“日暮”两句,写词人归舟中所见所感。时已傍晚,水面上的荷叶像一把把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面对这些,词人发出了“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的喟叹。这里,词人将荷花视为自己深情眷恋的“情人”,因而发出如此感慨。这两句,似与周邦彦《苏幕遮》的“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似,但写情写景自有特色。周词写久客思乡,其情略觉低沉;此词写惜别荷花,其情却较昂扬。词人设想,到了明天,恐怕西风起,荷花残,自己将不得不再来,那时,面对一片凋零景象,将会百感交集,愁绪万端。“高柳”三句,以想象之笔,再写明日荷花之境:高高的柳树遮荫着荷塘,肥硕的鱼儿在水中畅游,水面波平如镜,凉风习习,荷香缕缕,环境如此清幽,词人怎忍离去!但“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词人终将要离去,面对此境,只能怅然神伤而已。结尾两句,以感叹收束全词,情致渺远,耐人寻味
译文
我曾经客居在武陵,那里有古城和野水,高耸的古树参天。我和两三位朋友,每天在水面上划船游玩。我们坐在荷花下,喝着薄荷花茶,享受着宁静悠闲的时光,这里不像是人间,而像是仙境。秋天的水面开始干涸,荷叶高出水面一寻多,我们坐在荷叶下,上面看不到太阳。清风徐来,绿色的荷叶像云彩一样自动,我们在叶缝中偷看游人的画船,这也是一大乐趣。后来我来到了吴兴,几次在荷花中游玩,还有夜晚在西湖上泛舟,那里的景色非常奇特绝美。所以我用这些句子来描写它。
记得那次乘着红色的小船,我和鸳鸯一起游玩,三十六陂的人还没有到来,无数的水草和风中的衣裳。绿色的荷叶带来凉意,美丽的荷花让人忘却酒意,更有菰蒲雨增添了情趣。荷花嫣然摇动,冷香飞入了诗句。
日暮时分,荷叶像青色的伞一样高耸,情人不见了,我怎么忍心独自在水面上游玩?只怕舞衣在风中容易飘落,忧愁随着西风进入南浦。高高的柳树垂下树荫,老鱼在水中吹起波浪,让我留在花间。荷花多么茂盛,我多次在沙滩边的归路上徘徊。
注释
武陵:古地名,今湖北省一带。
薄荷花:可能是指荷花,因为荷花有清凉之感。
幽闲:形容心境的宁静与悠闲。
相羊:游玩,游赏。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
青盖:指荷叶。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轻盈如在水面上行走。
拼音
念奴娇·闹红一舸-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