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析
西洲曲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女子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她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色彩,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红莲”,“莲子清如水”,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哀愁的氛围。女子的动作,如“折梅寄江北”,“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都透露出她对爱人的深情和期待。而“忆郎郎不至”,“望郎上青楼”,则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无尽等待和失望。
西洲曲的赏析二
《西洲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中的“梅”象征着纯洁和高洁,而“红莲”则象征着爱情和美好。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如同她手中的莲子,虽然外表清澈,但内心却是彻底的红色,充满了热情和渴望。诗的结尾,“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更是以风为媒介,将女子的思念之情传递到远方,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情。
西洲曲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诗人通过对女子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从“忆梅下西洲”到“南风知我意”,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诗中的自然景物,如“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通过女子的视角,展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译文
我回忆起在西洲折梅寄给江北的你,穿着单层的红衣,两边的头发黑得像小乌鸦。西洲在哪里?我划着双桨在桥头渡过。傍晚时分,伯劳鸟飞过,风吹动着乌桕树。树下就是我家门前,门里露出翠绿色的饰品。我打开门,你却没有来;我出门去采红莲。在南塘的秋天采莲,莲花高过我的头。我低头摆弄着莲子,莲子清澈透明。我把莲子放在怀里,莲子的心是彻底的红色。我想念你,但你没有来,我抬头望着飞翔的大雁。大雁飞满了西洲,我望着你登上高楼。楼太高,我看不见你,整天都靠在栏杆上。栏杆曲折,我的手垂下来,白皙如玉。我卷起窗帘,天空显得更高,海水在天空中摇曳着绿色。海水梦遥远而漫长,你忧愁,我也忧愁。南风知道我的心意,把我的梦吹到西洲。
注释
忆:回忆,怀念。
梅:梅花。
西洲:泛指远方。
折:折断。
寄:寄送。
单衫:单层的衣衫。
杏子红:形容颜色鲜艳如杏子。
双鬓:两边的头发。
鸦雏色:形容颜色如小乌鸦的羽毛,深黑而有光泽。
两桨:用桨划船。
桥头渡:在桥头过河。
伯劳:一种鸟,这里指黄昏时分。
乌臼树:一种树,可能指乌桕树。
翠钿:翠绿色的装饰品。
郎: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红莲:红色的莲花。
莲子:莲的种子。
清如水:形容清澈透明。
莲心:莲子中心的部分,这里比喻女子的心意。
飞鸿:飞翔的大雁。
青楼:古代指妓院,这里可能指高楼。
栏杆:楼廊的栏杆。
十二曲:形容栏杆曲折。
垂手:手下垂的样子。
明如玉:形容手白皙如玉。
卷帘:拉起窗帘。
海水:比喻广阔的水面或天空。
梦悠悠:梦遥远而漫长。
君愁我亦愁:你忧愁,我也忧愁。
拼音
西洲曲-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