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赏析
壮士篇的赏析一
《壮士篇》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塑造了一个壮士的英勇形象。诗中的“天地相震荡”描绘了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壮士心中澎湃的激情和力量。而“回薄不知穷”则暗示了壮士的志向远大,永无止境。诗中的“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等形象,展现了壮士的威武与迈。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壮士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壮士篇的赏析二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诗的开篇“天地相震荡”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开篇,为全诗定下了激昂的基调。随后,诗人通过“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等句子,表达了壮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的结尾“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则以壮士的辉煌成就作为高潮,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整首诗的节奏鲜明,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壮士篇的赏析三
《壮士篇》这首诗的主题是壮士的豪情和壮志。诗人通过对壮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壮士精神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表达了壮士的不屈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则展现了壮士的豪迈和自由。诗的结尾“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更是将壮士的形象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壮士精神的无限敬仰。这首诗通过壮士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译文
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
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
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
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
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
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
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
既可像鱼那样遨游沧海,也可驰骋于大漠。
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注释
天地相震荡:形容天地间的巨大变化,可能指自然界的动荡或社会的巨大变革。
回薄:指天地的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人物:指人和事物。
禀常格:遵循常规,按照一定的规律。
有始必有终: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年时:岁月,时间。
俯仰:形容时间的流逝,一转眼就过去了。
功名:名誉和地位。
宜速崇:应该尽快地提升和推崇。
壮士:勇敢的人,英雄。
怀愤激:内心充满激情和愤慨。
守虚冲:保持谦虚和低调。
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出产的良马。
繁弱弓:指弓箭,可能是指精良的武器。
长剑:长剑,象征武力和力量。
横九野:形容剑气或威势覆盖了广阔的原野。
高冠:高高的帽子,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拂玄穹:拂过天空,形容威势之大。
慷慨:情绪激昂。
成素霓:形成白色的彩虹,形容气势如虹。
啸咤:大声呼喊。
起清风:引起一阵清风,形容声音的震撼力。
震响:发出巨大的声响。
骇八荒:震撼了四面八方。
奋威曜四戎:展示威武,照耀四方。
濯鳞:洗去鳞片,比喻洗净污点。
沧海:大海。
驰骋:骑马飞奔。
大漠:广阔的沙漠。
独步:独自行走,比喻独一无二。
圣明世:指明君治理的时代。
四海:指全国各地。
拼音
壮士篇-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