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音频朗读
赏析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词中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上片写柳色春愁,情景交融。词一开始“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牵动着词人的离愁别绪。随即一句“动离忧,泪难收”,点明了愁的性质,接着忆及从前“曾为系归舟”的往事。这里化用了一个“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的典故,写出一段浪漫的往事,形成强烈的反衬,愈加显出今日之悲。
下片写年华虚度,功名无成,韶华不为少年留。“便做”三句,表现了词人的深沉感慨,一腔幽怨喷涌而出,读之令人感慨唏嘘。“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说不登楼还不至于这般伤心,可是一登楼,春色满城,杨柳飞絮,落花飘零,万种凄愁,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更加伤心。“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极言其愁。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把满腹的愁恨比作一江春水,极言愁之多,愁之深。
全词以写景起,以抒情终,通过描写杨柳的风姿,来渲染离别的情绪,写起来不拖泥带水,不忸怩作态,颇有豪爽的气概。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的赏析二
秦观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构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词的开篇“西城杨柳弄春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而“动离忧,泪难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接着“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回忆了与爱人离别的情景,而“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下片中“韶华不为少年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而“恨悠悠,几时休”则加深了这种情感。“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登楼的情景,而“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以春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尽忧愁。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词中通过对西城杨柳、飞絮落花等意象的描绘,以及离别的情景,抒发了词人深切的离愁别绪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开篇即点明时令及环境,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牵动着词人的离情别绪,它使词人想起了“长条折尽花如雨”的昔日,想起了自己在长亭送别时折柳送友的一幕幕往事。“犹记”两句,写词人当年与一位红颜知己两情依依,惜别时曾指柳条相约,归来时但愿还能看到昔日的旧柳,然而现在已是绿柳成荫,却不见伊人踪影,惆怅之情顿生。“碧野”二句感慨岁月无情,往事如烟,徒增烦恼。
下片写别后的思念与愁绪。“韶华”句直抒胸臆,感叹流年似水,难以挽留,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人不见”等句形成呼应。飞絮落花,本易触动离怀。此词“便作”三句层层递进,以春江之水比喻离愁之深,既形象生动,又自然贴切。此词结尾处用流水与离愁作比,也是秦词抒情的常见手法。
整首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凄楚动人。词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同时,词人还通过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
译文
西城的杨柳在春风中摇曳,温柔地舞动,这春日的景色触动了我的离愁,泪水难以抑制。我仍然记得,当初那个多情的我,曾经在此地拴住归航的船只。那碧绿的原野和红色的桥梁,都是当日的情景,而现在人心已不在,只有水默默地流淌。
青春的美好时光不会为少年停留,遗憾和愤恨绵长不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当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台远望。就算将春天的江水都比作泪水,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
注释
西城:指的是城的西边,此处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城市,但具体指代哪个城市在词中并未明确。
杨柳:指柳树,因其枝条柔软,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柔美。
弄春柔:春天的柳枝随风摆动,显得特别柔美。
动离忧:触动了离别的忧愁。
泪难收:泪水难以抑制。
多情: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系归舟:意指曾经有过的离别和重逢。
碧野:指绿色的田野。
朱桥:红色的桥,朱是古代对红色的美称。
当日事:指过去发生的事情。
人不见:人已不在,指故人已逝或分离。
水空流:水依然在流动,但故人已不在。
韶华: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华。
少年留:青春不等人,不会为少年停留。
恨悠悠:深深的遗憾和忧愁。
飞絮:飘飞的柳絮。
落花:落下的花瓣。
一登楼:登上楼台。
春江:春天的江水。
都是泪:形容江水如同泪水一样。
流不尽:形容忧愁之多,如同江水一样流不完。
许多愁:许多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