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音频朗读
赏析
插秧歌的赏析一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农忙时节的景象,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中“田夫抛秧田妇接”和“小儿拔秧大儿插”两句,形象地表现了一家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情景,体现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同时,“雨从头上湿到胛”和“低头折腰只不答”两句,又深刻地描绘了农民不畏艰辛、专心致志的精神风貌。
插秧歌的赏析二
《插秧歌》通过对农民插秧过程的描绘,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尊重。诗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将农民的斗笠和蓑衣比喻为战士的头盔和铠甲,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英勇和坚韧。而“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则展现了农民对工作的专注和敬业精神,即使在疲惫和饥饿中,他们仍然坚持工作,不愿停下手中的活计。
插秧歌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诗中的“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两句,不仅描绘了农民插秧的辛勤,还表现了他们对家禽的细心照料,体现了农民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整首诗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了对农民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译文
农夫抛下秧苗,农妇接着;小孩拔起秧苗,大孩子插下。
头上戴着斗笠,身披蓑衣,雨水从头顶湿透到背部。
叫他们停下来吃早饭,他们却低头弯腰,专心工作,没有回应。
秧苗的根还没扎稳,插秧的工作还没完成,他们还要照顾小鹅和小鸭。
注释
田夫:指耕田的农夫。
抛秧:将秧苗抛入田中。
田妇:指耕田的农妇。
接:接住抛来的秧苗。
小儿:指家中的小孩。
拔秧:拔起秧苗。
大儿:指家中较大的孩子。
插:将秧苗插入田中。
笠:用竹篾或麦秆编成的帽子,用来遮阳或防雨。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蓑:用蓑草编成的雨衣。
甲:古代战士穿的铠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形容雨很大,从头到背部都湿透了。
唤渠:呼唤他们。
朝餐:早餐。
歇半霎:稍作休息。
低头折腰:形容非常专注地工作。
只不答:不回答,指专心工作,无暇他顾。
秧根未牢:指秧苗的根还没有扎稳。
莳未匝:指插秧还没有完成。
照管:照顾。
鹅儿:小鹅。
雏鸭: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