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洛阳女儿行-音频朗读
赏析
洛阳女儿行的赏析一
诗的开头描述了洛阳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她的丈夫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匹,侍女们端着金盘,上面放着精美的鲤鱼菜肴。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居住的环境,画阁朱楼,红桃绿柳,一派富贵景象。
诗中还提到了女子乘坐香车,手持宝扇,以及她丈夫的狂傲与奢侈。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浮华。然而,在这种繁华背后,诗人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如“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暗示了贵族女子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另一位女子,她虽然貌美如玉,却因家境贫寒而在江边洗衣。这种对比强化了社会上的不公,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贵族生活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不同社会阶层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多样性的理解。
洛阳女儿行的赏析二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是一首描绘洛阳富家女子奢华生活的诗作。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对洛阳女子及其丈夫、侍女、居所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洛阳女子奢华而空虚的生活,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批判。
首句“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描绘了洛阳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容颜美丽。这里的“才可”意为“恰好”,强调了洛阳女子的年轻和美丽。
次句“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描述了洛阳女子的丈夫骑着装饰华丽的马,侍女捧着金盘盛着鲤鱼。这里的“玉勒”和“金盘”展现了洛阳女子家庭的富有。
第三句“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描绘了洛阳女子居所的华丽。画阁朱楼、红桃绿柳,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第四句“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描述了洛阳女子出行时的奢华。七香车和九华帐,都体现了她的富有和高贵。
第五句“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表达了洛阳女子丈夫的骄奢和放荡。这里的“狂夫”和“骄奢”暗示了洛阳女子丈夫的性格。
第六句“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描绘了洛阳女子对自己的珍视和慷慨。她亲自教导舞女跳舞,并且慷慨地赠送珊瑚。
第七句“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描绘了洛阳女子夜晚的生活。春窗下的九微火熄灭,花瓣飘落,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第八句“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表达了洛阳女子生活的空虚。她没有时间去整理曲谱,只是化妆后坐着熏香。
第九句“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描述了洛阳女子社交圈子的繁华。她与城中豪门交往,日夜穿梭于赵李之家。
末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通过对比越女和洛阳女子的命运,表达了对贫贱女子的同情。这里的“越女”指的是西施,她虽然美丽,却只能贫贱地在江边浣纱。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女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奢华和空虚。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阳女子的居所、丈夫、侍女等细节,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批判和对贫贱女子的同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维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洛阳女儿行的赏析三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是一首描绘洛阳贵妇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洛阳女儿们奢华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华与虚荣,同时以越女的贫寒自守为对比,表达了对真实美的赞美和对虚荣的批判。
开篇“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洛阳女儿的居住环境以及她的青春美貌。对门而居,暗示了她们之间的亲近与熟悉,而“才可颜容十五余”则突出了她的年轻与美丽,为后文描绘她的奢华生活做了铺垫。
接下来,“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洛阳女儿的生活场景。她的丈夫骑着玉勒装饰的骏马,侍女用金盘盛着切好的鲤鱼,这种奢华的生活场景与越女的贫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诗人通过描绘洛阳女儿居住环境的华丽与优美,进一步突显了她的富贵与尊贵。而“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则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出行与归来的场景,充满了奢华与气派。
然而,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洛阳女儿奢华生活的描绘上,而是进一步通过“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等句,揭示了这种生活的空虚与无聊。这些洛阳女儿们虽然拥有富贵与美貌,但她们的内心却是空虚的,她们的生活充满了虚荣与浮华。
最后,“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诗人以越女的贫寒自守为对比,表达了对真实美的赞美和对虚荣的批判。越女虽然贫贱,但她坚守自己的本色,不为虚荣所动,这种真实与坚定是洛阳女儿们所缺乏的。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洛阳女儿奢华生活的描绘和对越女贫寒自守的赞美,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真实美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应该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为虚荣所动。
译文
洛阳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她的丈夫骑着装饰着玉勒的青白马,侍女们端着金盘,上面放着精美的鲤鱼。
她住在彩绘的楼阁和红色的楼房,窗外是垂挂的红桃和绿柳。
她乘坐着香气四溢的七香车,手持宝扇,迎接她回到华丽的帐子。
她的丈夫年轻而富有,意气风发,奢侈无比。
她自己虽然拥有碧玉般的美貌,却只能亲教舞蹈,不惜将珍贵的珊瑚送给别人。
清晨,微弱的灯火在春窗前熄灭,飞舞的花瓣和窗户上的花纹。
戏剧结束后,她没有心情再去理会曲子,只是坐在熏香中打扮。
她在城中结识的都是繁华世界的人,日夜出入于赵李等权贵家族。
谁又会同情那位越国的女子,她的面容如玉,却因家境贫寒,只能在江边独自洗衣。
注释
洛阳:古代城市名,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东周、东汉等朝代的都城。
良人:古代对丈夫的称呼。
玉勒:指马笼头上的玉饰。
骢马:青白色的马。
脍鲤鱼:指切成薄片的鲤鱼,一种精致的菜肴。
画阁朱楼:彩绘的楼阁和红色的楼房,指富贵人家的住所。
罗帷:丝织的帷幕。
七香车:古代一种用香料涂抹的车辆。
九华帐:华丽的帐子。
狂夫:指女子的丈夫,这里含有贬义。
季伦:古代传说中的奢侈之人。
碧玉:比喻年轻女子。
珊瑚:贵重的装饰品。
九微火:指微弱的灯火。
飞花琐:指飞舞的花瓣和窗户上的花纹。
赵李家:指当时的权贵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