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音频朗读
赏析
酬张少府的赏析一
王维的《酬张少府》是一首表达诗人晚年生活态度的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王维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晚年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万事不关心的态度。
首联“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直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他只希望过上宁静的生活,对世间万事不再关心。
颔联“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无奈。他自认为没有长久之计,只能返回山林,过隐居的生活。
颈联“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在松风和山月的陪伴下,诗人解开衣带,弹奏琴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尾联“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是诗人的回答。当被问及生活的穷通之理时,诗人以渔歌入浦深作答,意指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酬张少府的赏析二
王维的《酬张少府》是一首酬和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晚年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情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高远淡泊的意境。
首联“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诗人开门见山,直接表明自己晚年的心境和态度。他唯爱清静,对世间万事已不再关心。这里的“唯好静”和“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晚年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颔联“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归隐的原因。他自感没有高明的谋略来应对世事,只知道返回旧时的山林。这里的“无长策”和“返旧林”相互呼应,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颈联“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归隐生活的美好图景。松风轻轻吹拂,解开了诗人的衣带;山月皎洁明亮,照耀着诗人弹琴的身影。这里的“松风”和“山月”都是自然景物的象征,它们与诗人的归隐生活紧密相连,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高远淡泊的意境。
尾联“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以渔歌入浦的画面作为回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穷通之理的理解。当友人问及人生的穷通之理时,诗人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借渔歌入浦的深远意境,暗示自己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这里的“渔歌入浦深”既是对友人问题的巧妙回应,也是对全诗意境的升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晚年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高远淡泊的意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他善于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打动读者的心灵。
酬张少府的赏析三
《酬张少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晚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的开头两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晚年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这里的“惟好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万事不关心”则表明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接下来的“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两句,诗人通过回答张少府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看法。这里的“穷通理”可能指的是人生的成败得失,而“渔歌入浦深”则是诗人以渔夫的生活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愿望。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晚年生活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这首诗体现了王维作为“诗佛”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平和的美学理念。
译文
晚年我只喜欢安静,对世间的事情都不再关心。
我自认为没有长远的计划,只知道回到旧日的山林中。
在松风的吹拂下解开衣带,在山月的照耀下弹奏琴音。
如果你问我生活的贫富得失,我只想说,就像渔歌随水流入深浦一样,顺其自然吧。
注释
晚年:指晚年时期。
好静:喜欢安静的生活。
万事:世间所有事物。
不关心:不关心世事。
自顾:自己反省。
无长策:没有长远的计划或策略。
空知:只知道。
旧林:指旧日隐居的山林。
松风:松树间的风。
解带:解开衣带,表示放松、自在。
山月:山间的月光。
弹琴:弹奏古琴。
君:你,指张少府。
穷通:指生活的贫富得失。
渔歌:渔夫唱的歌。
浦:河流入海的地方。
深:深远、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