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音频朗读
赏析
拟挽歌辞三首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中的一首,以拟挽歌的笔法,抒发陶渊明对生死之事的看法。他淡然地看待生死,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出自己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同时也流露出对亲友的深深眷恋。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开头两句即表明诗人对生死的看法,认为生和死是自然规律,不必过分悲伤。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描述了自己死后的情境。“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描绘了灵魂消散,身体归于尘土的情境。“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则表达了亲友的悲痛和不舍。然而,诗人对于自己的得失、是非已经不再关心,甚至对于荣与辱也不再过问,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死观。
在描述自己死后亲友的悼念时,诗人写道:“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虽然亲友围绕,但自己已无法回应,这种无力感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被安葬在郊外的情景。“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这些景物描绘,既是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最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最终看法,即死后身体归于尘土,与山川同在,不必过分挂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拟挽歌的笔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他以一种超脱、淡然的态度,面对生命的终结,同时也表达了对亲友的深深眷恋。这种生死观,既体现了陶渊明的个性,也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
拟挽歌辞三首的赏析二
在这首诗中,以对生死的哲学思考为核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的开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直接点明了生死的必然性,以及对早逝者的同情。接着,“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描绘了生死的迅速转变,昨天还是活生生的人,今天已经离世。
诗中“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反映了诗人对死后灵魂去向的困惑,以及对遗体的哀悼。“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则描绘了亲人和朋友的悲痛。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得失、是非的超然态度,“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乐趣的向往,以及对未能尽情享受人生的遗憾。“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反映了诗人对生前未能畅饮的遗憾。接着,诗人通过对葬礼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生死的孤独和凄凉。
最后,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死的超脱和接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了诗人对生死的淡然态度,死后的遗体托付给山川大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拟挽歌辞三首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通过模拟自己死后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对生死、荣辱和亲友离别的深沉思考。
第一首诗开头即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生命必有终结,早逝并不是命运仓促。昨天还是活人,今天就已成了鬼录中的一员。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死后形体的消失和亲友的悲伤,以及自己对得失、是非的淡漠态度。最后,诗人以一句“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作结,看似轻松诙谐,实则透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和遗憾。
第二首诗则进一步描绘了死后的凄凉景象和亲友的悲痛。诗中描述了荒草茫茫、白杨萧萧的墓地,以及九月严霜中送葬的情景。四面无人居住,只有高高的坟墓孤独地耸立着。马儿仰天长鸣,风儿自感萧条,都增添了悲凉的氛围。诗人以“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表达了死后永别亲友的绝望,又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揭示了生死离别对人们情感的不同影响。最后,诗人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作结,表达了对于死亡的超然态度,即死后将与山川同在,不再受世间纷扰。
这两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陶渊明对生死、荣辱和亲友离别的看法。他通过模拟自己死后的情景和感受,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亲友的珍贵,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遗憾。在死亡面前,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唯有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译文
有生就必然有死,早逝并不意味着命运短暂。昨晚还是同样活着的人,今早却已经名列鬼录。人的魂魄消散后会去向何方?留下的遗体只能寄托在空洞的棺木中。幼小的孩子寻找着父亲哭泣,亲朋好友抚摸着我的遗体痛哭。死后就不再知道得失,也无法觉察是非。即使过了千秋万岁,谁又能知道什么是荣耀与耻辱?遗憾的是在世时,我未能尽情享受饮酒的乐趣。
过去没有酒喝,现在只能面对空杯。春天酿造的美酒上浮着泡沫,何时才能再次品尝!满桌的食物摆在我面前,亲朋好友在我身旁哭泣。想要说话却发不出声音,想要睁眼却看不见光亮。曾经在高堂上安寝,现在却要长眠于荒野之中。一旦走出家门,就再也无法在夜晚归来。
荒野中的荒草多么茫茫,白杨树也发出萧萧的风声。在九月的严霜中,我被送出了远郊。四周没有人家,高大的坟墓孤独地立着。马儿仰天长鸣,风也显得分外凄凉。墓穴一旦封闭,就再也无法迎来千年的日出。即便是贤达之人,对生死也无可奈何。刚才来送行的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亲人或许还残留着悲伤,而其他人也已经重新歌唱。死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将身体托付给山陵。
注释
命促:命运短暂。
鬼录:死亡的登记簿。
魂气:指人的精神和气息。
枯形:指人的遗体。
娇儿:年幼的孩子。
索:寻找。
得失:得与失。
是非:正确与错误。
千秋万岁:指死后的漫长岁月。
湛空觞:空杯中注满酒。
春醪:春天酿造的酒。
浮蚁:酒面上的泡沫。
肴案:摆满食物的桌子。
幽室:指墓穴。
嶣峣:高耸的样子。
萧条:凄凉。
幽室一已闭:墓穴一旦封闭。
朝:指生命的活动。
向来:刚才。
相送人:指送葬的人。
山阿: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