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充满哀愁和回忆的诗词,通过描绘庭院、燕子、月光等自然景象,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法挽回的无奈。
首句“谢家庭院残更立”,以“谢家庭院”为起点,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同时“残更立”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
接下来的“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景象。燕子栖息在雕刻精美的梁上,月光洒落在银白色的墙壁上,但主人公却无法分辨出花丛中的香气,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两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他意识到,那些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已经成为了回忆,而现在的他,如同零落的鸳鸯一般,孤独而无奈。
最后一句“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则将主人公的思绪拉回到了十一年前。他回想起那时的自己,仿佛做了一场美好的梦,但现在梦已经醒了,只剩下微凉的雨水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法挽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赏析二
在这首诗中,以“谢家庭院残更立”开篇,描绘了深夜时分,词人独自站在庭院中的情景,残更即深夜的更漏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燕宿雕梁”通过燕子栖息在雕梁上的细节,进一步强调了夜的宁静和词人的孤独。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描绘了月光透过院墙,照在花丛上,但词人却无法分辨花丛的形态,只能感受到花香。这里的花香可能象征着往昔的爱情,虽然美好却已不可触及。
下片中,“此情已自成追忆”表明词人对过去情感的回忆和无奈,曾经的情感已经逝去,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零落鸳鸯”用鸳鸯比喻夫妻或恋人,零落形容分离,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哀伤。
最后,“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以雨后的微凉和十一年前的梦境,比喻往昔的爱情如同一场梦,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回忆。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情绪的词。下面是对它的详细解读:
“谢家庭院残更立”,这句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分,孤独地站在谢家的庭院里。这里的“谢家”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借用了东晋谢安家族的典故,暗含了一种历史沧桑和世家衰落的感觉。
“燕宿雕梁”,此句描绘了燕子栖息在精美的雕梁之上,这既是一种静态的描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这两句词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夜景。月光照在银色的墙壁上,形成了明亮而清冷的光影。在这样的夜晚,人们无法分辨花丛的具体形态,但花的香气却依然可以辨识。这两句词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对比,渲染了一种寂寥而感伤的氛围。
下阕中,“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怀旧和感伤。他意识到,那些美好的时光和感情已经成为过去,只能在回忆中追寻。而“零落鸳鸯”则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曾经的爱情或伴侣已经分离或消失。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最后两句词以雨后的微凉和时间的流逝作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十一年前的那场梦,仿佛就在昨天,但如今已经变得遥不可及。这种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庭院夜景的描绘和对过去时光的怀旧,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感伤和怀旧情绪。他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译文
深夜时分,我独自站在谢家的庭院中,燕子静静栖息在雕梁上。月光透过银色的院墙,照在花丛上,我已分辨不清花丛的形态,只能感受到花香。
往昔的情感已经变成追忆,如同零落的鸳鸯,令人哀伤。雨后的微风吹来,带来一丝凉意,十一年前的往事如同一场梦,已经远去。
注释
谢家庭院:指谢家的庭院,谢家是古代著名的世家大族,这里用来泛指庭院。
残更:指深夜的更漏声。
燕宿雕梁:指燕子栖息在雕梁上。
月度银墙:指月光透过院墙。
零落鸳鸯: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雨歇微凉:形容雨后的凉爽。
拼音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