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音频朗读
赏析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充满哀愁和感慨的古诗,可能描述的是诗人在某个雨寒交加的早晨,面对杏花盛开的景色,却无法感受到春天的喜悦,反而充满了深深的忧愁和失落。
首句“伏雨朝寒愁不胜”,直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连绵的雨水和寒冷的早晨,这使得他的忧愁更加深沉。他的忧愁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所以他无法再像往常一样,在杏花盛开的季节,悠然自得地赏花游玩。
接下来,“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他无法再像去年那样,轻松愉悦地摘取杏花。这里的“去年高摘斗轻盈”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在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然后,“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炉烟和酒晕,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他的双袖被炉烟染成了紫色,衣衫则被酒晕染成了青色,但这些都无法驱散他的忧愁,反而使他的愁绪更加深沉。
最后一句“人间何处问多情”,是诗人的感慨和疑问。他在问,在这个充满忧愁和失落的人间,哪里才能找到真正懂他、理解他的人,哪里才能找到那份真正的多情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寒交加的早晨,杏花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忧愁和感慨,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孤独和失落。他的愁绪如同连绵的雨水,无法停歇,他渴望找到那份真正懂他、理解他的人,却又无处可寻。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的赏析二
在这首诗中,以“伏雨朝寒愁不胜”开篇,描绘了早晨的伏雨和寒冷气候,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那能还傍杏花行”表达了诗人无法再次漫步于杏花之下的遗憾,杏花常象征着春天的美好,这里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年高摘斗轻盈”回忆了去年春天与爱人一起摘花的欢乐场景,斗轻盈形容摘花时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句“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通过描绘紫色的衣袖沾染了炉烟,青色的衣服染上了酒晕,表现了诗人对往昔与爱人共饮的怀念。
最后,“人间何处问多情”以一个反问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情感的感慨,以及对深情何处可寄的探询。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深思的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解析:
首句“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开篇即点出诗人的心情——愁闷不堪。连绵不断的雨水和清晨的寒意使他的愁绪更加沉重,这样的天气让他无法再像去年那样在盛开的杏花旁漫步。这里的“杏花”可能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花,还象征着诗人过去的美好时光或回忆。
接着,“去年高摘斗轻盈”一句,诗人回忆起去年的自己,那时他轻松愉快地摘取高处的杏花,与今年的愁闷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加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深化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独自坐在炉旁,烟雾缭绕,使他的双袖染上了紫色。他借酒消愁,然而酒后的晕红只能使他的衣衫显得更加青翠。这里的“炉烟”和“酒晕”都是诗人内心愁绪的外化,他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忧愁,但结果却是徒劳。
最后一句“人间何处问多情”是诗人的深情之问,也是他对人生的无奈感慨。他想知道在这个充满烦恼和愁苦的人世间,哪里还能找到真正的多情之人或事物来抚慰他的心灵?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也许正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状态,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愁绪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真情的渴望。
译文
早晨的连绵细雨带有寒意,我的愁绪难以承受,又怎能像去年那样,再次漫步在杏花旁边。记得去年我们攀高摘花,轻盈地嬉戏。
衣袖无意中沾染了炉中的烟气,变成紫色,一身青衫空自染上了酒晕。在这人世间,你该去何处寻找那深藏的多情呢?
注释
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傍:靠近。
高摘:高处摘取。
斗轻盈:形容动作轻松优雅。
漫惹:无意中沾染。
炉烟:炉中升腾的烟雾。
酒晕:脸上因饮酒而泛起的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