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无题二首·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此诗以“昨夜”起笔,点明时间,描绘与情人相会的情景。先写筵会之盛,人物之众,时光之美好,然后写自己的失意落寞,与热闹繁华成对照。接着追忆欢会中的缠绵缱绻,感叹身世之飘零无依。最后写眼前相思相别的苦痛,抒发无尽的怅惘之情。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转。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缤纷、凄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会,空间是在贵家后堂,时间是在繁星闪烁,和风习习的良宵。诗人和情人不期而遇,地点隐秘,足见这次相会不是经常的,而是难得的。他们显然已经错过了黄金般的华年,大好青春已过去,不然不会发出“昨夜”的感叹。
颔联写今日相思之苦,抒发了诗人与情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爱恋之情。他们虽不能比翼齐飞,却心有灵犀一点通。爱情的力量是神奇的,两颗心尽管如天上人间,难以相见,但心却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颈联具体记叙了昨夜的欢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是对欢宴场面的写照。这里的“送钩”也称藏钩,是唐人的一种游戏,分曹即分组,射覆是一种猜物游戏,甲以物覆器下,乙猜之,或示以字,或示以颜色,或听物声等然后猜之。这一联写人写事,醒明如话。所用皆唐代当时口语,不仅说明其语言通俗,又以口语入诗增强了诗的韵味。写筵席间的热闹,生动逼真,如目前明。
尾联写诗人因爱情而惆怅感伤,感叹身世飘蓬,像蓬草随风飞转。在怅惘中诗人发出了“嗟余听鼓应官去”的慨叹。诗人在爱情上的失意,使他感到自己就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本来,他和情人的相会就属偶然,现在又匆匆地离别了,就更使他感到爱情上的寂寞。诗人的这种感慨,不单是抒发个人的感伤,也是感叹人生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情人相会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伤。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爱情与人生相交织,展现出一个美丽而又复杂的艺术世界。
无题二首·其一的赏析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昨夜星光璀璨,夜风习习,我们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聚。这里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描绘了宴会的时间和环境,“画楼西畔桂堂东”则反映了宴会的地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虽然我们没有彩凤般的双翼,但心灵却像灵犀一样相通。这里的“身无彩凤双飞翼”比喻了现实中的束缚,“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表达了心灵的默契。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隔着座位传递钩子,春酒暖人心,分组玩射覆游戏,蜡灯映照得红红的。这里的“隔座送钩春酒暖”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气氛,“分曹射覆蜡灯红”则反映了宴会的热闹场景。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惜我听到更鼓声要去应差,骑马赶往兰台,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的“嗟余听鼓应官去”表达了诗人对宴会的依依不舍,“走马兰台类转蓬”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珍惜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两句,特别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无题二首·其一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行动,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写昨夜的星辰和风,以及华丽的楼阁,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氛围。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彩凤和灵犀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心意相通的爱情的向往。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绘了宴会上的游戏和灯光,展现了诗人的社交生活。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诗人因公务而离去,行踪不定,像飘动的蓬草,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昨夜的星辰和风,我在装饰华丽的楼阁旁。
我没有彩凤的双翼与你比翼双飞,但我们的心却像灵犀一样默契。
宴会上,我们隔座传递钩子,春酒温暖;分队射覆,蜡灯红火。
叹息自己听到更鼓的声音,因公务而离去,骑马疾行,行踪不定。
注释
星辰:星星。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桂堂:以桂木为建材的厅堂,形容其华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没有彩凤的双翼,比喻没有成双成对的伴侣。
灵犀: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灵性的犀牛,其角有白纹,感应灵敏,这里比喻心意相通。
一点通:一点就通,形容彼此之间默契。
隔座送钩:一种饮酒游戏,隔座传递钩子,传递过程中不可被人发现。
春酒暖:春天的酒温暖。
分曹射覆:分队进行射覆游戏,射覆是古代的一种猜物游戏。
蜡灯红:蜡烛的灯光呈红色。
嗟余:叹息自己。
听鼓:听到更鼓的声音。
应官去:因公务而去。
走马:骑马疾行。
兰台:皇宫中藏书的地方。
类转蓬:像飘动的蓬草一样,形容行踪不定。
拼音
无题二首·其一-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