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女子在深夜缝制罗帐的情景,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失望。
首联“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描绘了女子深夜仍在缝制罗帐的情景。凤尾香罗质地轻薄,女子却缝制了多重,显示出她对这项工作的认真和用心。碧文圆顶则描绘出罗帐的华美和精致,同时“夜深缝”三字也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以扇子和雷声为喻,进一步表现女子内心的情感。扇子本是用来遮挡的,但女子却难以掩饰内心的羞涩和激动;雷声隆隆,如同车声疾驰,但女子与心上人之间却仍未有言语的沟通。这两句诗将女子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借金烬和石榴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女子内心的失落和绝望。金烬暗指灯火已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女子内心的孤寂;石榴红则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无情,而女子却仍未收到心上人的消息。
尾联“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以斑骓马和西南风为结尾,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无奈和期盼。斑骓马被系在垂杨岸边,无法自由奔驰;女子也如同这匹马一样,被束缚在现实的困境中,无法追寻自己的爱情。她只能期盼着西南风能够吹来好消息,但却不知道这风会吹向何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无奈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赏析二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女子深夜缝制着凤尾纹的绫罗,碧色花纹的圆顶罗帐在夜色中显得朦胧。这里的“凤尾香罗薄几重”描绘了女子在深夜缝制罗帐的情景,“碧文圆顶夜深缝”则反映了女子的孤独和专注。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女子用团扇遮面,羞涩地掩饰自己的美丽,对方驱车匆匆而过,两人未能交谈。这里的“扇裁月魄羞难掩”比喻了女子的羞涩,“车走雷声语未通”则反映了两人未能相遇的遗憾。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女子曾因寂寞而独守空房,等待对方的消息,但始终没有音信,石榴花已经红透。这里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描绘了女子的孤独,“断无消息石榴红”则反映了女子对对方的期待和失望。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女子在垂杨岸边系着斑驳的骓马,等待对方从西南方向吹来的好风。这里的“斑骓只系垂杨岸”描绘了女子在岸边等待的情景,“何处西南任好风”则反映了女子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描写,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命运的无奈。诗中的“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和“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两句,特别生动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和失望。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女子缝制衣物、扇掩羞容、车声如雷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寂寞。首联“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描绘了女子在深夜里缝制衣物的情景,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孤独。颔联“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通过女子用扇掩面和车声如雷的比喻,表现了女子的羞涩和与情郎相见时的匆忙。颈联“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写女子在孤独中金饰也失去了光彩,且没有情郎的消息,表现了女子的愁苦。尾联“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以马匹拴在垂杨岸边,西南风自由吹拂为意象,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译文
女子在深夜里缝制着绣有凤尾图案的香罗衣物,碧绿色的圆顶帐篷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她用扇子遮住如月亮般明亮的面庞,羞涩难以遮掩,车声如雷,相见时话未说完。
曾经在孤独中,金饰也显得暗淡无光,至今杳无音讯,她的红润面色也变得黯淡。
斑驳的马儿只拴在垂杨岸边,不知情郎在西南的何处,任凭好风吹拂。
注释
凤尾香罗:指绣有凤尾图案的香罗,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薄几重:几层薄纱。
碧文圆顶:指有碧绿色花纹的圆顶帐篷或帷幕。
夜深缝:在深夜里缝制。
扇裁月魄:用扇子遮面,月魄指如月亮般明亮的面庞。
羞难掩:因羞涩而难以遮掩。
车走雷声:车行时声音如雷。
语未通:话未说完。
寂寥金烬暗:指孤独的状态下,金饰的光彩也显得暗淡。
断无消息:音讯全无。
石榴红:石榴花的红色,这里指女子的红润面色。
斑骓:有斑点的马。
系:拴住。
垂杨岸:柳树垂挂的岸边。
西南任好风:西南方向任凭好风吹拂。
拼音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