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槐绿低窗暗-音频朗读
赏析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的赏析一
意象描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槐绿”、“榴红”、“柳叶”、“梨花”,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绪变化。
色彩对比:诗中通过“槐绿低窗暗”与“榴红照眼明”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一方面表现出室内的幽暗与室外的明亮,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情感转折:从“玉人邀我少留行”到“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诗人表达了一种被邀请留下却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心情。这种转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离别之情:诗的下半部分“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更加深刻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柳叶随歌而皱,梨花与泪水一同倾泻,形象地表现了离别时的哀愁。
景情交融:最后两句“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则是将离别的情感与江上的景色融为一体,明月、江水、初醒的酒意,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离别后的孤独与清醒。
音韵美:整首诗的音韵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尤其是“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两句,节奏鲜明,给人以强烈的音乐感。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离别无奈的感叹,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的赏析二
意象与情感:
“槐绿低窗暗”描绘了元宵夜的静谧,槐树的绿色映照在低矮的窗户上,显得暗淡。
“榴红照眼明”则形容石榴花的红色鲜艳夺目,与前句形成对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玉人邀我少留行”中的“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她邀请词人稍作停留,显示出一种温馨的人际互动。
意境与转折: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尽管有美女相邀,但因为烟雨朦胧,画船轻快,词人不得不匆匆离去,这里有一种淡淡的离愁。
情感深化: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通过柳叶和梨花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
结尾的余韵:
“别时不似见时情”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相见时的不同,离别总是带着一丝悲伤。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以明月和江水为背景,词人在酒醒后的清晰感受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离别的情绪。
整首词通过对比和转折,巧妙地描绘了元宵夜的热闹与个人的离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节日的喜庆与个人的感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的赏析三
上阕:
“槐绿低窗暗”:形容槐树的绿叶在低矮的窗前显得暗淡,可能是因为夜晚的光线不足。
“榴红照眼明”:与上句形成对比,石榴花的红色在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可能是因为节日的灯光照耀。
“玉人邀我少留行”:玉人,指美丽的女子,这里可能是词人心仪的对象,她邀请词人稍作停留。
下阕: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尽管有美女相邀,但因为烟雨朦胧,画船轻快,他必须启程离去。
“柳叶随歌皱”:形容柳叶随风摇曳,如同歌声中的情感波动。
“梨花与泪倾”:梨花的飘落与离别时的泪水相互映衬,增强了离别的悲伤情绪。
结尾:
“别时不似见时情”:离别时的情感与相见时的情感完全不同,相见时可能是喜悦和期待,而离别时则是悲伤和不舍。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在明亮的月光下,词人酒意初醒,可能在船上独自面对着江水,感受着离别后的孤独和清醒。
整首词通过对元宵夜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离别时的无奈和哀伤。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槐绿与榴红、柳叶与梨花、烟雨与月明等,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和情感对比,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译文
槐树的新叶把低矮的窗户映得昏暗,石榴花的红色却格外耀眼鲜亮。美丽的女子邀请我稍作停留,但无奈的是,船儿已经挂上了帆,在蒙蒙细雨中轻轻飘荡。
柳树的叶子随着歌声轻轻摆动,梨花伴随着泪水纷纷落下。离别时的情感已不似相见时那样愉悦。今夜,明亮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我酒意初醒,感受着这份凄凉。
注释
槐绿:指槐树的新叶,呈现出鲜绿色。
低窗:低矮的窗户。
榴红:指石榴花的红色,鲜艳夺目。
玉人:这里指美丽的女子或者所爱之人。
少留行:稍微停留一会儿。
一帆烟雨:形容船在烟雨中行驶。
画船轻:装饰华丽的船只轻盈地在水面上滑行。
柳叶随歌皱:形容柳叶随风摇曳,如同随着歌声起舞。
梨花与泪倾:梨花飘落如同泪水流淌。
月明江上: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江面上。
酒初醒:指酒意刚消退,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