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
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音频朗读
赏析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的赏析一
开篇立意:“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作者开篇即表明自己已经戒酒,即使在宴会上也不饮酒,而是保持清醒。
对比手法:“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饮酒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断送一生)和不饮酒的积极意义(破除万事无过)。
自然景象的运用:“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通过描绘远山和秋波的景象,以及旁人的嘲笑,反映了作者即使不饮酒也能欣赏自然之美,保持内心的平和。
情感的转折:“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这里作者用“花病”和“春愁”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即使不饮酒,生活中的忧愁和烦恼依然存在。
结束语的深意:“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最后一句既是对宴会结束的描写,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常和聚散的必然,即使不饮酒,人生的这些经历也是不可避免的。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作者的个人体验,反映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作者虽然戒酒,但并未因此而感到遗憾,反而在不饮酒的状态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的赏析二
主题:这首词的主题是词人表达了自己戒酒后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情感: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是超脱和自得,即使在宴会上不饮酒,也能保持清醒,不被世俗所动摇。
意象:词中使用了“远山横黛蘸秋波”等自然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与词人内心的平静相呼应。
修辞: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花病等闲瘦弱”,将花的瘦弱与人的病态相比,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
结构:词的结构紧凑,上下阕各有侧重,上阕更多写景,下阕则转入抒情。
哲理:词中“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认为只有放下世俗的纷扰,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结尾:最后一句“不道月斜人散”既是对宴会结束的描写,也隐含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词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的赏析三
词的上片“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表达了词人已经戒酒,但在宴会上仍然保持清醒,旁人请求他作诗,他便提笔创作。
下片“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中,“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认为只有放下才能解脱。“远山横黛蘸秋波”描绘了一幅远山如眉、秋水如波的美景,而“不饮旁人笑我”则反映了词人不饮酒却受到旁人嘲笑的情景。
最后,“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这几句,词人以花的瘦弱和春愁的无法遮挡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而“杯行到手莫留残”则是对宴会上酒杯传递的描写,最后“不道月斜人散”意味着词人对于宴会结束、人们散去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反映了词人对于人生、对于世事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和洒脱的情怀。词中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译文
我已经戒酒不再喝,每次参加宴会,我都独自清醒地坐在一边。在座的客人想要我写点小词,于是我拿起笔来创作。我消磨了一生的时光,只有清醒地面对万事才能无过。远处的山峦如同美女的眉毛横卧,秋天的水波映照着它们,我不喝酒,旁边的人却嘲笑我。花朵因为生病而显得平常地瘦弱,春天的愁绪无处遮挡。当酒杯传到我手中,我不会留下残酒,没想到月亮已经西斜,人们也都散去了。
注释
老夫:作者自称,表示谦虚。
戒酒不饮:戒除了饮酒的习惯。
宴集:宴会聚会。
独醒其旁:独自清醒地坐在旁边。
坐客:在座的客人。
援笔:拿起笔。
断送:消磨、打发。
惟有:只有。
破除:消除、解决。
无过:没有过错。
远山横黛:形容远山如女子的眉毛一样美丽。
蘸秋波:比喻山色映在秋水之中。
花病:形容花朵因为生病而显得瘦弱。
等闲:平常、随便。
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样子。
春愁:春天的愁绪。
遮拦:遮挡、阻拦。
杯行到手:酒杯传到自己手中。
莫留残:不要留下残酒。
不道:不料、没想到。
月斜人散:月亮西斜,人们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