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诸将说封侯-音频朗读
赏析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的赏析一
首句“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描绘了宴集的热闹场景,将领们讨论着功名封侯,而诗人却独自倚楼,吹着短笛,唱着长歌,显得与众不同,有些超然物外。
第二句“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认为所有的功名利禄最终都会像风雨一样消逝,而诗人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这一切。
第三句“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则是在宴会上劝酒,说不要让酒杯空着,因为今年的酒和去年的一样,都是那么醇厚,这里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则是诗人自嘲,说花在老人头上盛开,似乎是在嘲笑老人的白发,而诗人即使头戴花簪,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宴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的赏析二
首句“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描绘了宴会上将领们谈论功名的场景,而诗人自己则独自倚靠在楼边,吹奏短笛,吟唱长歌,显得与众不同,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中的“万事”指的是世间的功名利禄,“风雨”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诗人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态度,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戏马台”是古代的一种娱乐场所,这里用来象征功名之地。“金络头”指马头上的金色装饰,这里用来形容功名的虚饰。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中的“催酒”是催促饮酒的意思,诗人在这里鼓励大家尽情饮酒,不要迟疑。“今秋似去秋”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无论是今年还是去年,秋天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暗示着人生的重复和无常。
最后一句“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则是诗人自嘲的表达。“花向老人头上笑”形容老人头上戴着花,与年轻人相比显得有些滑稽。“羞羞”是诗人对自己戴花的自嘲,而“白发簪花不解愁”则表明即使用花来装饰自己,也无法消除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宴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自嘲和幽默,使得整首诗在抒发哲理的同时,也不乏生活情趣。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的赏析三
首句“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即在重阳节这一天,宜州城楼上举行宴会,诗人即席创作此诗。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描绘了宴会上将领们谈论功名,而诗人自己则独自一人倚楼吹笛唱歌,形成了一种对比,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认为所有的功名利禄最终都会随风而去,诗人用“戏马台南金络头”来象征那些虚无的荣耀。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则是说不要拖延饮酒,因为今年的酒和去年的酒味道一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重复。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最后这一句,诗人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老将军们头戴花簪,却因白发而显得有些尴尬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老去的无奈和对忧愁无法排解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宴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功名利禄看淡的态度。诗中既有对宴会热闹场景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杜牧诗歌细腻而深刻的艺术特色。
译文
在重阳节这一天,在宜州的城楼上举行了宴会,我独自一人倚靠在城楼上,吹着短笛,唱着长歌。将领们在谈论着封侯的事情,而我却觉得所有的事情都随着风雨消逝了,一切都结束了。我停止了对马术表演的观赏,马儿头上的金色装饰也失去了光彩。
我催促着不要拖延,要尽快饮酒,因为今年的秋天和去年的秋天一样,酒的滋味并没有改变。花朵似乎在老人的头上嘲笑,让人感到羞愧。老年人在头上插上花朵,却无法解除内心的忧愁。
注释
重阳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宜州:地名,今陕西省南部一带。
城楼:指宜州的城楼。
宴集:宴会聚集。
诸将:指各位将领。
说封侯:谈论封侯之事,封侯是古代的一种荣誉,指被封为侯爵。
短笛长歌:指吹奏短笛,唱着长歌。
独倚楼:独自一人倚靠在城楼上。
万事:所有的事情。
风雨去:随着风雨消逝。
休休:停止,结束。
戏马台:古代的一种娱乐场所,用于观赏马术表演。
金络头:指马头上装饰的金色络头。
催酒:劝酒。
莫迟留:不要拖延。
酒味:酒的滋味。
今秋似去秋:今年的秋天和去年的秋天相似。
花向老人头上笑:花朵似乎在老人头上嘲笑。
羞羞:感到羞愧。
白发簪花:老年人在头上插上花朵。
不解愁:无法解除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