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明韵寄子由-音频朗读
赏析
次元明韵寄子由的赏析一
首句“半世交亲随逝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半世的交情如同流水般消逝,令人感慨万千。“几人图画入凌烟”则提出了一个设问,意指有多少人能够像画中人一样,名垂青史,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
第二句“春风春雨花经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春雨中,花朵从眼前掠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江北江南水拍天”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江水浩渺,仿佛与天相接。
第三句“欲解铜章行问道”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学问和真理的愿望。“定知石友许忘年”则表示诗人相信真正的朋友,即使岁月流逝,也能保持不变的友情。
最后一句“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中,“脊令”是一种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和友人各自有着归乡的愁绪。“日月相催雪满颠”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无情,催人老去,白发如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歌颂,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学问和真理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次元明韵寄子由的赏析二
首句“半世交亲随逝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中亲朋好友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亲朋好友已经离他而去,如同流水一般不可挽留。
第二句“几人图画入凌烟”则是在问,有多少人能够名垂青史,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这里的“凌烟”指的是凌烟阁,唐代为纪念功臣而建的高阁,阁中绘有功臣的画像。
第三句“春风春雨花经眼”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风春雨中花朵盛开,从眼前掠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第四句“江北江南水拍天”则是说,无论江北还是江南,春水涌动,波涛汹涌,仿佛与天相接,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五句“欲解铜章行问道”表达了诗人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寻求真理的愿望。“铜章”是古代官员的印信,这里可能指代官场生活,诗人想要摆脱官场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六句“定知石友许忘年”则是说,诗人相信真正的朋友,即使岁月流逝,也能保持不变的友情。“石友”指的是坚定不移的朋友,而“忘年”则是指超越年龄的友情。
最后一句“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则是诗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归隐山林的愿望,但日月如梭,催人老去,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次元明韵寄子由的赏析三
“半世交亲随逝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变迁的感慨。半世的交往和亲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去,如同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
“几人图画入凌烟”:凌烟是指凌烟阁,古代用来画像表彰功臣的地方。这里诗人在问,有多少人能够名垂青史,被画入凌烟阁呢?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春风春雨花经眼”: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春雨中,花朵在诗人眼前盛开,但又是短暂的,暗喻人生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
“江北江南水拍天”:这句诗描绘了江河的壮阔景象,江北江南的水域辽阔,水天相接,波涛汹涌,给人一种宏大而遥远的感觉。
“欲解铜章行问道”:铜章是古代官员的印信,这里指仕途。诗人表达了想要放弃仕途,去追求学问和真理的愿望。
“定知石友许忘年”:石友是指真挚的朋友,忘年是指忘记年龄的差距。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向往,认为真正的朋友是可以超越年龄和时间的。
“脊令各有思归恨”:脊令是一种鸟,这里比喻为游子。诗人表达了游子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日月相催雪满颠”:这句诗意味着时间不断流逝,白发苍苍,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衰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名利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译文
半生的亲朋好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不在,有多少人的画像能够被挂在凌烟阁上?春风和春雨中,花朵在我眼前摇曳,长江南北的水面波涛汹涌,好像要拍打到天空。我想要辞去官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我相信那些真正的朋友不会在乎年龄的差异。每种鸟儿都有自己的思乡之情,时间不断流逝,催促着我们老去,白发已经覆盖了头顶。
注释
半世交亲:指交往了半生的亲朋好友。
逝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图画:指画像,这里指的是功臣的画像被画在凌烟阁上,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凌烟:凌烟阁,唐代皇宫中的一座建筑,用来陈列功臣的画像。
春风春雨:春天的风和雨。
花经眼:形容花朵在风雨中摇曳,从眼前经过。
江北江南:指长江的北面和南面。
水拍天:形容水面波涛汹涌,好像要拍打到天空一样。
铜章:古代官员的印信。
行问道:指辞去官职,寻求道理。
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许忘年:指不计较年龄的差异,成为朋友。
脊令:一种鸟,常在诗中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思归恨:思念家乡的遗憾和愤恨。
日月相催:时间的流逝催促着人老去。
雪满颠:形容头发已经白了,像积满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