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音频朗读
赏析
河湟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感慨,它涉及到唐朝的两位重要人物——元载和宪宗皇帝,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首联“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这里借用了“借箸”的典故,意指元载在决策时曾经发挥过关键作用,得到了宪宗皇帝的重视。宪宗皇帝对他的才能和贡献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显示出了元载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
然而,颔联“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却突然转变了笔锋,描绘出了一幅悲惨的画面。元载虽然一度风光无限,但很快就遭遇了不幸,他的衣物被挂在东市示众,而他本人则已经离世。宪宗皇帝也因此失去了重要的辅佐,无法再向西巡游。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对比和转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深感慨。
颈联“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诗人描绘了那些虽然身着戎服,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汉室的忠诚的将士们。他们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他们的心依然是红色的,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这是对那个时代坚守忠诚、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赞美和敬仰。
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诗人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沉重转向了文化的轻松。凉州歌舞曲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为后人带来了欢乐。这句诗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人生乐趣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坚守忠诚、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赞美和敬仰。同时,通过描绘凉州歌舞曲的流传,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乐趣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的乐观和豁达。
河湟的赏析二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这两句诗提到了两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元载和宪宗皇帝。元载是唐代的宰相,他曾经提出过收复失地的建议。宪宗皇帝是唐代的皇帝,他在看地图时也曾感叹过河湟地区的失陷。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引出了河湟地区的失陷和收复的主题。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这两句诗描绘了元载因被陷害而最终在东市被杀的悲惨遭遇,以及宪宗皇帝在位期间未能收复河湟地区的遗憾。旋见衣冠就东市,意味着元载在东市被杀,衣冠成为了他的陪葬品。忽遗弓剑不西巡,则表达了宪宗皇帝未能实现西征收复失地的遗愿。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这两句诗转而描绘了河湟地区的百姓,尽管身着戎服牧羊驱马,但他们的白发和丹心都表明他们是忠于汉家王朝的臣民。这里的“牧羊驱马”象征着百姓的艰苦生活,而“白发丹心”则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最后两句诗讽刺了当朝统治者对凉州歌舞曲的喜爱,而忽视了河湟地区的失陷。这里的“流传天下乐闲人”意味着凉州的歌舞曲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闲暇时的娱乐,而河湟地区的失陷却被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河湟地区百姓的描绘,表达了对统治者忽视国家大事的讽刺和对忠诚臣民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既有历史感,又有深刻的讽刺意味,体现了杜牧作为中唐时期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河湟的赏析三
这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唐朝元载相公和宪宗皇帝的事迹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首联“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通过“借箸”的典故,赞美了元载在筹划收复河湟时的智慧和胆识,宪宗皇帝对此事也格外关注,表现了君臣间的默契和信任。
然而,颔联“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却突然转折,描绘了元载因罪被处死的悲惨结局和宪宗皇帝意外去世的突然变故。这种突然的转折,使诗歌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张力,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颈联“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诗人描绘了那些被俘虏的百姓虽然身着戎服,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他们的白发和丹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们的坚贞不屈和忠诚不渝。
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诗人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沉重转向文化的轻松。凉州歌舞曲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流传至今,为后人带来了欢乐。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人生乐趣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坚守忠诚、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赞美和敬仰。诗人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译文
元载相公曾经精心筹划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也格外关注留心。但不久之后,元载因罪被处死,身穿朝服在东市就刑;宪宗皇帝也突然去世,来不及实施西巡的计划。那些被俘虏的百姓虽然身着戎服,牧羊驱马,但他们的内心依然是忠诚的唐朝臣民。只有那起源于凉州的歌舞乐曲,流传天下,为那些富贵闲人带来欢乐。
注释
元载:唐朝的一位重要宰相,曾参与筹划收复河湟的事宜。
借箸:用张良的故事,比喻出谋划策。
宪宗皇帝:唐朝的一位皇帝,对收复河湟之事也极为关注。
衣冠就东市:用晁错的故事,指元载因罪被处死。东市为古代京城处决犯人的地方。
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皇帝突然去世。
河湟: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
牧羊驱马:描绘被俘虏的百姓的生活状态。
戎服:指少数民族或异族人的服装。
丹心:赤诚的心,忠诚的心。
凉州歌舞曲:唐代的流行乐曲,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