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齐安郡
唐代

杜牧

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

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

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

复制

完善

忆齐安郡-音频朗读

赏析

忆齐安郡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两句“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之地,云梦泽位于南州,是诗人梦中的归宿。这里的“平生睡足处”形容诗人渴望的安宁之地,而“云梦泽南州”则具体指明了这个地方。 接下来的“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两句,诗人描述了一夜风雨的景象,竹子被风吹得摇曳,江上的雨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这里的“风欺竹”和“连江雨”都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力量和季节变换的氛围。 诗的后四句“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然。诗人认为自己的地位低下,但仍然坚持学习,而最终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像在潇湘江上垂钓一样,过上悠闲的生活。这里的“格卑”指地位低下,“汩汩”形容水流声,“潇湘”是湖南的两条河流,这里代表了诗人理想的隐居之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这首诗体现了杜牧作为“诗鬼”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美学理念。

复制

忆齐安郡的赏析二
“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理想生活之地,云梦泽南州是他认为最适合安眠的地方。云梦泽是古代楚地的一个大湖,这里象征着宁静和远离尘嚣。诗人希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休息,表达了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 这两句诗通过“风欺竹”和“雨送秋”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风雨景象。风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深秋时节的寒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格卑指的是诗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常汩汩表示他常常忙碌奔波。力学强悠悠则表示诗人虽然努力不懈,但仍然感到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掉尘中手意味着放下世俗的纷扰,潇湘是湖南的一个地名,这里象征着隐逸之地。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垂钓,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生活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清新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杜牧作为中唐时期杰出诗人的高超诗艺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复制

忆齐安郡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身处云梦泽南州、追求心灵自由与学问境界的诗人形象。 首联“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诗人以“睡足”二字开篇,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云梦泽南州,既点明了诗人的所在地,也寓意着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地方。 颔联“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诗人以风欺竹、雨送秋的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凄清与萧瑟。风欺竹,使人联想到竹子的坚韧与不屈;雨送秋,则传递出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凄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色,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颈联“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学问与品格。格卑,意味着自己的学问或品格还有不足之处;汩汩,则形容这种不足如同流水般不断涌现。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坚持努力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学问与品格。悠悠,既是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描述,也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尾联“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掉尘中手,意味着摆脱世俗的束缚与纷扰;潇湘钓漫流,则象征着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自由与宁静。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与升华,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学问与品格的追求、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平淡中见真奇,于细微处显精神,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复制

译文

我一生中渴望的安宁之地,就在云梦泽的南州。 一夜之间,风吹动了竹子,江上的雨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虽然我的地位低下,但我仍然坚持学习,希望最终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 在潇湘江上垂钓,过上悠闲的生活。

复制

完善

注释

云梦泽:古代湖泊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南州:指南方的州郡。 风欺竹:形容风吹动竹子的情景。 连江雨:指连绵不断的江上雨水。 格卑:地位低下。 汩汩:形容水流声。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江。 漫流:水流缓慢。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