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哀王孙-音频朗读
赏析
哀王孙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哀王孙》。它描写了在安史之乱时期,长安城的混乱和王孙贵族的悲惨遭遇。
首句“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诗人以乌鸦夜啼,暗示了长安城的凄凉和破败。乌鸦的叫声,如同对这座古都的哀鸣。
接下来的“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达官显贵们仓皇逃命的情景。乌鸦啄食大屋,象征着这些贵族们的权势和财富在战乱中化为乌有。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诗人用“金鞭断折”和“九马死”来形容战乱的残酷,使得人们连骨肉都无法一同逃难。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这里描绘了王孙贵族在逃难中的悲惨境遇,他们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只能在路边哭泣。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诗人通过描写王孙贵族的无奈和困苦,进一步展现了战乱对他们生活的冲击。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是对战乱中人们艰难生活的生动描绘,他们在荆棘中逃窜,身上布满了伤痕。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诗人借高帝子孙的形象,暗示了王孙贵族的尊贵血统和特殊身份。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诗人以豺狼和龙为喻,呼吁王孙贵族要保重自己,以期待未来的复兴。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这句诗描绘了战乱后的长安城,血腥满地,胡人的橐驼在城中穿行,一片破败景象。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诗人对朔方健儿的评价,既是对他们昔日勇锐的赞扬,也是对他们今日愚钝的批评,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的冲击和改变。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这句诗提到了天子的传位,以及圣德对南单于的征服,暗示了国家的复兴有望。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诗人呼吁人们要铭记耻辱,不要轻易将心事泄露给他人,要有复仇的决心。
最后两句“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诗人再次强调了对王孙贵族的关切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振作起来,期待五陵的佳气能够重新焕发。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王孙贵族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坚定信念。
哀王孙的赏析二
首句“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描绘了长安城头白乌鸦的凄凉景象,预示着城破人亡的悲惨。
第二句“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描述了乌鸦啄食大屋,屋内达官贵人躲避胡人的情景。
第三句“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描绘了战乱中金鞭断裂,九匹马死去,亲人无法一同逃生的惨状。
第四句“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描述了王孙贵族腰间佩戴的珍贵饰品,他们在路边哭泣的可怜模样。
第五句“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表达了王孙不愿透露姓名,只说自己困苦,请求做奴隶。
第六句“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描绘了王孙在荆棘中逃亡百日,身上满是伤痕。
第七句“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表达了王孙虽然落魄,但仍是高帝的子孙,与常人不同。
第八句“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比喻豺狼占据城市,龙在野外,提醒王孙要保护好自己。
第九句“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表达了诗人不敢在路口久留,只能为王孙站一会儿。
第十句“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描述了昨夜东风吹来血腥味,满载橐驼的军队来到旧都。
第十一句“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表达了对朔方健儿的赞美和对其现在处境的惋惜。
第十二句“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透露了天子已传位,圣德平定了南方的单于。
第十三句“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提醒王孙不要轻易开口,以免被他人陷害。
第十四句“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表达了诗人对王孙的同情,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破败景象和王孙贵族悲惨遭遇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哀王孙的赏析三
《哀王孙》是杜甫“三吏三别”中的一篇,诗中通过描绘一位流落街头的王孙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人以“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开篇,营造了一种战乱中不安和紧张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王孙的遭遇,描绘了战乱中皇族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生活的窘迫。诗的结尾,诗人以“五陵佳气无时无”表达了对战乱终将结束、和平必将到来的期盼。这首诗通过对王孙悲惨遭遇的描绘,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终将结束、和平必将到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译文
长安城头飞来一只白头乌鸦,在夜色中飞到延秋门上叫个不停。它又向人们的家中啄那高大的房屋,屋里的达官贵人纷纷逃走,躲避胡人的侵扰。金鞭断裂,战马死去,亲人们不能一起逃难。他腰间佩戴着青珊瑚的宝玦,可怜的王孙在路边哭泣。问他姓名,他不肯说,只说自己遭受困苦,愿意做奴隶。他已经在荆棘丛中躲藏了百日,身上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高帝的子孙都有高高的鼻梁,龙的后代自然与常人不同。豺狼在城邑中横行,龙的子孙却流落在荒野。王孙啊,你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在十字路口不敢多说话,只能为王孙你稍作停留。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东边来的骆驼挤满了旧都。朔方的勇士们武艺高强,过去多么勇敢,现在为何变得如此愚蠢。我私下听说,天子已经传位,圣德使北方的单于臣服。花门的壮士们在脸上刺字,请求洗雪国耻,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泄露给外人。王孙啊,你要警惕,不要疏忽大意,五陵的吉祥之气,时时刻刻都存在。
注释
头白乌:指白头的乌鸦,常用来象征不祥或战乱。
延秋门:长安城的西门。
走避胡:指逃避胡人的侵扰。
金鞭断折:指战乱中失去了权力和地位。
宝玦:指宝玉。
青珊瑚:指珍贵的珊瑚。
路隅:路边。
隆准:高鼻梁,古代认为帝王之相。
龙种:指帝王的后代。
豺狼在邑龙在野:比喻战乱中恶人得志,而皇族却流落失所。
交衢:十字路口。
橐驼:骆驼。
朔方:指北方。
花门:指长安城的一处城门。
剺面:指在脸上刺字或划破脸。
单于:指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
狙:指伺机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