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唐代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复制

完善

宿府-音频朗读

赏析

宿府的赏析一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漂泊西南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战乱,孤独无助,漂泊无依的凄凉心境。首联“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与孤独,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通过角声的悲切和月色的美好,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颈联“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进一步写出了战乱给诗人带来的音讯隔绝和行路艰难。尾联“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十年孤独生活的忍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无奈与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艰难处境和复杂情感。

复制

宿府的赏析二
杜甫的《宿府》是一首抒发个人身世之感的诗作。诗人以秋夜幕府为背景,巧妙地通过环境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自己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诗中的“井梧寒”、“蜡炬残”等意象,既描绘了环境的冷清,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而“永夜角声悲自语”则通过角声的悲切,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以景寄情,情景交融,读来令人感慨万分。同时,诗人通过“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等句,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复制

宿府的赏析三
《宿府》这首诗不仅抒发了杜甫的个人情感,也展现了其作为伟大诗人的社会关怀。诗中“清秋幕府井梧寒”等句,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与萧瑟,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然而,杜甫并非仅仅沉浸于个人的哀愁之中,他通过“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等句,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同时,杜甫在诗中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立体。整首诗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卓越才华。

复制

译文

清爽的秋天,幕府井边的梧桐疏疏落落,我独自宿在这江城,蜡炬也快要燃尽。长夜里,号角声悲切地自语,明亮的月光虽好,又有谁与我共赏?战乱不息,音讯隔绝,我飘零异乡,前路艰难。已经忍受了十年的孤苦伶仃,如今又勉强迁居一处,暂得栖身之所。

复制

完善

注释

清秋:清爽的秋天。 幕府:古代将军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军政大吏的官署。 井梧:井边的梧桐。 蜡炬:蜡烛。 永夜:长夜。 角声:军中号角的声音。 中天:天空中央。 风尘:比喻战乱。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音书:书信、消息。 关塞:边关要塞。 伶俜:孤独的样子。 栖息一枝: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托身有所,得以栖止。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