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
唐代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复制

完善

不见-音频朗读

赏析

不见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诗中的李生,可能是一位与杜甫有过交往的文人,其生平事迹已不可考。但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李生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联“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李生久未相见的思念,同时对其佯狂的行为表示了哀怜。佯狂,可能是李生因社会现实所迫,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姿态,这也使诗人感到更加悲哀。 颔联“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写出李生所处的困境。世人因其行为或言论而欲杀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怜其才华。这种对李生的理解和支持,显示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宽广胸怀。 颈联“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诗人赞美了李生的诗才敏捷,能创作出千首好诗。然而,他的生活却如同飘零的落叶,只有一杯酒与他相伴。这种才华与生活的对比,更增添了诗人的哀怜之情。 尾联“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人以期待和劝慰的语气,希望李生能回到他们曾经一起读书的地方——匡山。诗人期待他能在那里安度晚年,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仍有故人等待他的归来。

复制

不见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生平的回忆和评价,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赞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的描写,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通过对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李白才华的赞赏和对世人不识人才的遗憾。最后,通过对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李白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李白晚年归隐的期盼。这首诗不仅是对李白生平的回忆,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复制

不见的赏析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白的怀念和对才华横溢者的同情。首句“不见李生久”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见李白的遗憾。接着,“佯狂真可哀”描述了李白因不合时宜而被迫装疯卖傻的悲哀,诗人对此表示同情。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李白的误解和排斥,而诗人却因其才华而感到惋惜和怜悯。“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通过“敏捷”和“飘零”两个词,描绘了李白诗歌创作的才华和其生活的不羁,展现了李白的文学成就和个性特点。 最后,“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人回忆起李白曾在匡山读书的情景,并期待他能够平安归来,这里的“头白”既指年老,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李白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才华横溢者的尊重和对友情的珍视。

复制

译文

好久没有见到李生了,他佯装疯癫,真叫人悲哀。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赖一杯。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应该早日归来。

复制

完善

注释

李生: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佯狂:装疯。 真可哀:真的令人感到悲哀。 世人:普通人,一般人。 杀:排斥,不理解。 吾意:我的想法。 怜才:同情和欣赏有才华的人。 敏捷:思维敏捷,指作诗能力强。 诗千首:指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飘零:流浪,无定。 酒一杯:指李白喜欢饮酒。 匡山:山名,位于今湖北省,李白曾在此读书。 头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好归来:希望平安回来。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