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赏析
潼关吏的赏析一
诗中通过对潼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忧虑。诗的开头描述了士卒们在潼关道上筑城的辛苦场景,强调了城墙的坚固和高大。接着,诗人通过询问潼关吏,得知修筑城墙是为了防备胡人的侵袭。
诗中通过对潼关地势的描绘,如“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展现了潼关的险要和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诗人还提到了潼关的重要性,如“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强调了潼关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
然而,诗人在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战争的悲哀,如“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通过历史上的战事例,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民苦难的同情。最后,诗人劝告边防将领要谨慎行事,不要重蹈哥舒翰的覆辙,哥舒翰是唐朝的一位将领,因轻敌而战败。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壮,通过对潼关的描写和对战争的反思,诗人传达了对边防将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潼关吏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杜甫途经潼关时,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描绘了潼关关隘的险峻,以及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和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诗中首先描绘了潼关士卒筑城的忙碌景象,以及关隘的坚固险峻。接着,通过潼关吏的叙述,进一步突出了潼关的战略地位,以及士卒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畏艰难,奋勇守关的精神。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桃林一战的惨烈深感痛心,告诫守关将领要吸取教训,谨慎行事,避免重蹈覆辙。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和对士卒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潼关吏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城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守关将士的赞扬。诗中通过对潼关坚固城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潼关之战的悲叹,以及对守关将士的敬意。
译文
士兵们忙碌地修筑潼关的城墙。
大城坚固得连铁也不如,小城高达万丈。
我向潼关的官吏询问:修筑城关是为了防备胡人吗?
他让我下马,为我指出山的一角:
城墙连着云彩,排列着战格,连飞鸟也无法越过。
胡人如果来犯,只需坚守,不必担心西都。
在要害之处,狭窄得只能通过一辆车。
在艰难中,士兵们奋力挥舞长戟,万古以来都靠一个人。
可悲的是桃林之战,百万士兵化为鱼。
请告诉守关的将领,千万要谨慎,不要学哥舒!
注释
潼关: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关口,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草草:形容士兵们忙碌的样子。
铁不如:形容城墙比铁还要坚固。
万丈余:形容城墙非常高大。
修关:修筑关口。
胡: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山隅:山的角落。
连云:形容战阵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战格:战阵,战斗的阵列。
丈人:老将军,有经验的将领。
窄狭:狭窄。
长戟: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
桃林战:指历史上的一次战役,这里用来象征战争的残酷。
化为鱼:形容士兵战死后尸体投入河中,如同变成了鱼。
哥舒:指哥舒翰,唐朝的一位将领,因轻敌而战败。
拼音
潼关吏-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