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苜蓿峰寄家人
唐代

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复制

完善

题苜蓿峰寄家人-音频朗读

赏析

题苜蓿峰寄家人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边塞的战士在立春时节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他因战争而感受到的沉重愁绪。 首句“苜蓿峰边逢立春”,诗人用“苜蓿峰”这一边塞特有的地名,以及“立春”这一时间节点,营造了一种荒凉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苜蓿是边塞常见的植物,峰则暗示了边塞地势的险峻,而“立春”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但在这荒凉之地,春天的气息似乎并不明显。 次句“胡芦河上泪沾巾”,诗人进一步通过“胡芦河”这一地理标识,加深了边塞的荒凉感。同时,“泪沾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思乡之情。在边塞的河流旁,诗人不禁泪流满面,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后两句“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诗人转而描写闺中人对边塞战士的思念。这里的“空相忆”表达了闺中人的无奈和失落,她们只能在家中默默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却无法见到他们。而“不见沙场愁杀人”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边塞战士因战争而感受到的沉重愁绪。他们身处沙场,生死未卜,这种愁绪是闺中人无法理解的。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对战争和离别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思乡之情。

复制

题苜蓿峰寄家人的赏析二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苜蓿峰”和“胡芦河”都是边塞的地理景观,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在立春这个时节,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尤为浓烈。“逢立春”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万物复苏,而将士们却远离家乡,无法与亲人共度佳节,因此在“胡芦河上泪沾巾”,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抑制的情感。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将士们与家中亲人的相互思念。“闺中”指的是家中,妻子或亲人空自思念远在边塞的亲人,这种思念是单向的,无法得到回应。“不见沙场愁杀人”则是指边塞的将士们在沙场上忍受着思乡之苦,这种愁绪强烈到足以杀人,形容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将士在立春这个特殊时刻的情感描绘,深刻表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对沙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泪沾巾”和“愁杀人”的表述,强烈地传达了边塞将士的悲凉和思乡之苦,展现了边塞诗中常见的主题——壮志未酬与家国情怀的冲突。

复制

题苜蓿峰寄家人的赏析三
立春时节:首句“苜蓿峰边逢立春”描述了诗人在苜蓿峰边偶遇立春的时节,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开始,但在边塞的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凄凉。 泪沾巾:第二句“胡芦河上泪沾巾”通过泪水打湿了巾帕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边塞生活的艰辛。 闺中思念:接下来的“闺中只是空相忆”描绘了家中妻子只是空自思念着远方的丈夫,无法真正体会边塞的艰苦和丈夫的忧愁。 沙场之苦:最后一句“不见沙场愁杀人”强调了沙场的残酷,诗人的妻子无法见到战场上的生死离别,无法理解那种深刻的忧愁和痛苦。

复制

译文

在苜蓿峰边,我偶遇了立春的节气,但在胡芦河上,我却忍不住泪水打湿了巾帕。 家中的妻子只是在空自思念着我,她无法真正见到战场上的生死离别,那种愁苦真是让人难以承受。

复制

完善

注释

苜蓿峰:边塞的一座山峰。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胡芦河:古代河流名,流经边塞地区。 闺中:指家中,特指妻子居住的内室。 沙场:战场。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