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复制

完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音频朗读

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士兵的英勇。诗人以走马川的雪海为背景,用“莽莽黄入天”的沙漠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苍凉的氛围。接着,通过“风夜吼”、“石乱走”等动态描写,表现了边塞的恶劣气候。诗中的“金甲夜不脱”、“戈相拨”、“风头如刀”等细节,不仅描绘了士兵的艰苦生活,也反映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复制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赏析二
岑参的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边塞将军的形象。诗中的“匈奴草黄马正肥”和“金山西见烟尘飞”两句,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而“将军金甲夜不脱”则体现了将军的忠诚和责任感。整首诗通过对比边塞的艰苦和将军的英勇,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威武和边疆的壮丽。

复制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它以边塞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之情。诗中的“马毛带雪汗气蒸”和“五花连钱旋作冰”等细节,不仅描绘了边塞的严寒,也表现了士兵们不畏严寒、勇猛作战的精神。最后一句“车师西门伫献捷”,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待和对将士们的信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边塞诗中的典范之作。

复制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走马川行进的雪海边,那广阔的沙漠黄沙直冲天际。轮台的九月夜晚,风声如吼,河谷中的大石块随风乱滚。匈奴的草地已经泛黄,马儿正肥壮,西边的金山上空,战火的烟尘飞扬,唐朝的大将正向西出征。将军身上的铁甲,即使在夜晚也不脱下,半夜里军队行进,兵器互相碰撞,风势猛烈如刀割面。马儿的毛上沾着雪,汗水蒸腾,身上的花纹很快结成了冰,军中的文书墨水都冻结了。敌军的骑兵听到这个消息,应该会感到胆怯,知道他们不敢用短兵器来对抗,期待在车师西门传来胜利的消息。

复制

完善

注释

走马川:地名,位于今新疆地区。 行:行走。 雪海:指雪山。 平沙莽莽:平展的沙漠,莽莽形容广阔无边。 轮台:地名,今新疆轮台县。 风夜吼:形容夜晚风声很大。 一川碎石:指河谷中的碎石。 大如斗:形容石头很大。 随风满地石乱走:石头随风滚动。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草黄马正肥:草黄了,马也肥了。 金山西见烟尘飞:金山即阿尔泰山,烟尘飞指战事。 汉家:指唐朝。 大将:高级将领。 西出师:向西出征。 金甲:铁甲。 戈:古代兵器,长柄带刃。 相拨:互相碰撞。 风头如刀:形容风势猛烈。 面如割:形容风刮在脸上很痛。 马毛带雪:马毛上沾着雪。 汗气蒸:马出汗,热气蒸腾。 五花连钱:指马身上的花纹。 旋作冰:很快结冰。 幕中草檄:指军中的文书。 砚水凝:墨水冻结。 虏骑:指敌军骑兵。 胆慑:胆怯。 短兵:指短兵器。 车师:古代西域国家名,这里指西征的目的地。 伫献捷:期待胜利的消息。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