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复制

完善

夜书所见-音频朗读

赏析

夜书所见的赏析一
这首诗以秋风和梧桐叶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氛围。诗人站在江边,秋风不仅带来了寒意,也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孩子们的活动,通过“挑促织”这一细节,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最后,诗人以“夜深篱落一灯明”作为结尾,这盏灯象征着家的温馨和安宁,与前文的秋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家的思念。

复制

夜书所见的赏析二
《夜书所见》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萧萧梧叶送寒声”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通过声音传递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界的生命力。秋风“动客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儿童挑促织”和“夜深篱落一灯明”两个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向往。

复制

夜书所见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情。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诗中的“秋风”和“梧叶”是秋天的典型象征,而“动客情”则直接触及了诗人的情感。孩子们挑逗蟋蟀的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反映了乡村夜晚的宁静。最后,“夜深篱落一灯明”如同一幅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馨而又遥远的家乡夜晚,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思乡之情。

复制

译文

秋风中,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传递着寒意。站在江边,我感到秋风激起了我内心的思乡之情。我知道在这个时候,一定有孩子们在逗弄着蟋蟀。深夜时分,透过篱笆,我看到了一盏明亮的灯光。

复制

完善

注释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形容秋风带来的寒意和声音。 江上:指江边。 秋风:秋季的风。 动客情: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知有:知道有。 儿童:小孩子。 挑促织:挑动促织,即挑逗蟋蟀,促织是蟋蟀的别称。 夜深:深夜。 篱落:篱笆。 一灯明:一盏灯亮着。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