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音频朗读
赏析
书戴嵩画牛的赏析一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牧童对一幅画的批评,揭示了艺术创作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杜处士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对戴嵩所绘的《牛》图非常珍视,但一个牧童的一席话却指出了画中的常识性错误。这表明,艺术创作虽然追求美感和艺术性,但也需要贴近生活,符合实际。同时,故事也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这种多样性是宝贵的。
书戴嵩画牛的赏析二
这段文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书戴嵩画牛》,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艺术鉴赏和真实观察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蜀中的杜处士,他热爱书画,收藏了数以百计的珍贵作品。其中,他最珍爱的是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对这幅画极为珍视,不仅用锦囊玉轴装裱,还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杜处士在晾晒他的书画时,一个牧童偶然看到了这幅《牛》画。牧童看到画后,忍不住拍手大笑,对杜处士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的场景。在斗牛时,牛的力量主要集中在角上,尾巴会紧紧夹在两腿之间。但是这幅画中的牛却是摇着尾巴斗牛,这显然是错误的。”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微笑着表示赞同。
最后,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耕田的事情要问奴仆,纺织的事情要问婢女,因为他们分别在这些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知道真实的情况。同理,对于书画的鉴赏,不能仅仅依赖于书本知识或者自己的主观判断,还需要结合真实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这也是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欣赏艺术时,既要理解其内在的艺术价值,也要结合生活的真实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同时,这个故事也强调了真实观察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书戴嵩画牛的赏析三
这篇古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关于书画鉴赏的故事,其中涉及到蜀中的杜处士和他的书画收藏,以及一个牧童对一幅斗牛图的独特见解。
首先,杜处士是蜀中的一位书画爱好者,他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特别珍爱一幅戴嵩的《牛》画。他对待这幅画十分珍视,不仅用锦囊和玉轴来装裱,还常常随身携带。这显示出杜处士对书画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鉴赏力。
然后,有一天,杜处士在晾晒书画时,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斗牛图。牧童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被画作的技艺所折服,反而大笑起来,指出画作中的错误。他认为,斗牛时,牛的力量主要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紧紧夹在两股之间,而画中的牛却摇着尾巴斗牛,这是错误的。
杜处士听到牧童的见解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接受了他的观点。这表现出杜处士的谦虚和开明,他并不固执己见,而是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来自有实际经验的人的见解。
最后,文章引用了一句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含义是,对于专业的事情,应该向专业的人请教。这里用来强调,无论是耕田还是织布,都需要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同样,对于书画的鉴赏,也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和偏见,而应该听取有经验、有见识的人的意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领域,都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尊重并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见解。同时,也提醒我们,鉴赏艺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评价。
译文
在蜀地有一个姓杜的处士,他非常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这幅画被他用锦囊包裹,用玉石做轴,常常随身携带。
一天,他将书画拿出来晾晒,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是画斗牛的画。牛在斗的时候,力气是用在角上的,尾巴会夹在两腿之间,但现在这幅画里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这是错误的。”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笑着表示认同。古语说:“耕种的事情应该问耕种的奴仆,纺织的事情应该问纺织的婢女。”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注释
杜处士:处士是对有学问但未仕的人的尊称。
戴嵩:唐代著名画家,以画牛著称。
锦囊玉轴:形容书画被精心装饰和保护。
曝书画:晾晒书画。
拊掌:拍手。
掉尾:摇动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