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赏析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赏析一
这首《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中,苏轼以深邃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苏轼以春风未入东门为引子,引出自己骑马寻找去年村庄的情景。这里的“东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喻着生活的变化与机遇。苏轼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新的机遇尚未到来,但他依然愿意去寻找、去体验过去的美好。
颔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苏轼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他将人比作秋鸿,秋鸿南来北往,但总是按照季节的约定如期而至,这象征着人的生活中虽然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保持信念,遵循内心的指引,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事如春梦了无痕”则是对世事无常、转瞬即逝的感叹,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分执着于过去的得失。
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苏轼以江城白酒和野老的笑容,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这里的“江城白酒”和“野老苍颜”都是苏轼生活中真实的元素,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传递给读者。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即使身处困境,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温暖。
尾联“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苏轼以与友人的约定为结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他约定每年都要在这里相聚,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无需用楚辞中的《招魂》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招魂”既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引用,也是对友情深厚、心灵相通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苏轼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温馨又深沉的艺术氛围,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他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风”与“东门”、“走马”与“去岁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诗中的“人似秋鸿来有信”比喻人们如秋鸿定期迁徙,象征着朋友间的约定和信任。“事如春梦了无痕”则表达了世事如梦,过往的事情难以留下痕迹。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饮酒和与老友相见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平淡生活的满足。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赏析三
这首《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中苏轼借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诗人以东风未入东门为引子,引出了自己骑马寻访去年村庄的情景。这里的“东风”和“去岁村”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既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展现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颔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秋鸿和春梦为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易逝。人就像秋天的鸿雁,来去都有定数,而事情则像春天的梦境,一旦醒来便了无痕迹。这种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理解,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寄寓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诗人描绘了自己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在江城,他们共饮三杯白酒,酒香浓烈;而与野老相对,他们的笑容温暖而亲切。这里的“江城白酒”和“野老苍颜”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诗人与友人约定每年都要相聚,以此来珍惜彼此的友情。他劝慰友人,不必像屈原那样写下《招魂》来哀悼逝去的人,因为他们的友情是长久的,每年都会相聚。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又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苏轼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哲理和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得到深刻的启示。
译文
春风似乎还不愿意吹进东门,我骑马重游去年此时的村落。
人就像秋鸿定期归来,守信如约;而世间的事却如春夜的梦,了无痕迹。
在江边的小城,三杯浓烈的白酒下肚,乡村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微笑。
我们已经约定每年此时都举行这样的聚会,所以老朋友们不必用赋招魂的方式来怀念。
注释
东风:春风。
走马:骑马疾行。
秋鸿:秋天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守信的人。
春梦:短暂的美梦,比喻世事无常。
江城:指靠近江边的城邑。
白酒:指清酒。
酽:指酒味浓烈。
野老:指乡村的老人。
苍颜:形容面容苍老。
赋招魂:古代一种悼念亡者的文体,此处意为不需要悼念或感伤。
拼音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