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绝
宋代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复制

完善

惠州一绝-音频朗读

赏析

惠州一绝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罗浮山下的景色和岭南的物产,表达了诗人对当地自然风光和特产的喜爱。诗中“四时春”暗示了岭南地区气候温暖,四季如春的特点。而“卢橘杨梅次第新”则描绘了岭南水果的丰富多样和新鲜美味。最后两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愿意长期居住在岭南,享受那里的美好生活。

复制

惠州一绝的赏析二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这两句诗描绘了罗浮山下的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以及当地丰富的水果资源。罗浮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使得这里的水果生长得格外茂盛。卢橘和杨梅在这里依次成熟,新鲜可口,展现了岭南地区水果的丰富和鲜美。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岭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人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都乐此不疲,甚至愿意长期居住在岭南地区。荔枝是岭南地区的特产,以其甜美可口而著称。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岭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美食特产,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复制

惠州一绝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食荔枝》。苏轼在这首诗中,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他对岭南风物及荔枝的热爱,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首联描绘的是罗浮山下的四时如春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果资源。罗浮山作为岭南的名山,其下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而卢橘和杨梅等水果也在这里依次成熟,新鲜可口。这里,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貌和物产特色,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里的生机与活力。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颔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热爱和对岭南生活的向往。荔枝作为岭南地区的特产,以其鲜美多汁的口感而著称。苏轼在这里夸张地说自己愿意每天吃三百颗荔枝,以表达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而“不辞长作岭南人”则更是直接地表达了他对岭南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他愿意放弃一切,只为了能够长久地享受这里的生活和美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苏轼通过描绘岭南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物产特色,以及自己对荔枝的热爱和对岭南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考,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用诗意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价值。

复制

译文

罗浮山下一年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接连成熟,新鲜美味。如果每天都能吃到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岭南的人。

复制

完善

注释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卢橘:一种水果,即枇杷。 杨梅:一种水果,即杨梅。 日啖:每天吃。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岭南地区的特产。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