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复制

完善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音频朗读

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苏轼在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友人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中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间清欢的滋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词的上片写南山早春风光,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作者通过对细雨、斜风、天气、烟雾、柳枝、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早春画卷,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词的下片写作者与友人游山时品茶、野餐的雅兴和逸兴。作者与友人一边品尝着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一边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无比欢愉。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欢,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精神世界的愉悦和满足。作者通过描绘品茶、野餐的情景,表达了对简单、自然、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人间清欢的品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复制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赏析二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之乐的向往。词中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对和谐自然的赞美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词的开头两句“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描绘了清晨细雨斜风带来的微寒,以及淡烟中稀疏的柳树在晴日沙滩上的美丽。这里的“晓寒”形容清晨的凉爽,“媚晴滩”则形容柳树在阳光下的妩媚。 接下来的“入淮清洛渐漫漫”一句,词人描述了清洛(清澈的洛水)流入淮河,水势逐渐变得宽广。这里的“漫漫”形容水面的广阔。 词的后半部分“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和“人间有味是清欢”则转向了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描写。词人品尝着浮着雪白泡沫的茶和新鲜的蔬菜,感叹人间真正有味道的是这种清淡的欢乐。这里的“雪沫乳花”形容茶汤的色泽和质地,“蓼茸蒿笋”则是指新鲜的蔬菜,“清欢”指简单的快乐。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抒发,传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之乐的向往。这首词体现了苏轼作为宋代词人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美学理念。

复制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赏析三
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以其细腻的观察、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 词中首句“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清新的早晨。细雨斜风,淡烟疏柳,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淡雅而宁静的氛围。同时,“媚晴滩”三字,更是将沙滩拟人化,使其充满了生命力和妩媚之态,让人心生向往。 接下来,“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广阔与浩渺,将读者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 词的下片,“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词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可以闻到那清新的茶香,尝到那鲜嫩的菜蔬,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和宁静。而“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句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和清淡生活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词人对人间清欢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词人借助对自然美的欣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复制

译文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和刘倩叔一起游览了南山。 细雨斜风带来了清晨的寒意,淡烟中稀疏的柳树在初晴的沙滩上显得格外妩媚。清澈的洛水流入淮河,水势逐渐变得宽广。 雪白的茶沫在午间的茶杯中浮动,新鲜的蓼菜和蒿笋在春天的盘子里尝试。在人间,这种清淡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有味道。

复制

完善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式。 泗州:古代地名,今属安徽省。 刘倩叔:苏轼的朋友。 南山:指泗州的南部山区。 清洛:清澈的洛水。 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笋:蒿菜的嫩茎。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