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音频朗读
赏析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的赏析一
这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一词,描绘了雨后小楼的静谧和优雅,同时融入了主人公的闲适与宁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开篇两句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雨景图。柳林之外,雷声隐隐,池上细雨绵绵,雨声与荷叶的滴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乐曲。这样的景象不仅给人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也让人感受到雨后的清新与宁静。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随着雨势的逐渐减弱,小楼的西角露出了断虹的明亮。主人公倚在阑干上,静静地等待着月光的升起。这里的“断虹明”和“月华生”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也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到来。
下片“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则进一步描绘了小楼的内部环境。燕子飞来,好奇地窥视着画栋上的彩绘;玉制的帘钩垂下,与帘旌相映成趣。这样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精致与优雅。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最后三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主人公的卧榻。凉波平静,竹席上的纹理清晰可见;水晶枕头旁,还有一支坠落的发钗。这样的描绘不仅体现了主人公的闲适与宁静,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和哀愁。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雨后小楼的静谧与优雅,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闲适与宁静。词中的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的赏析二
夏日雷雨:“柳外轻雷池上雨”描绘了夏日里柳树之外传来的轻微雷声,以及池塘上的细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雨打荷叶:“雨声滴碎荷声”通过雨声和荷叶声的交织,表现了雨中荷叶的生动景象,声音的描写增强了场景的立体感。
彩虹出现:“小楼西角断虹明”描绘了雨后小楼西角出现的彩虹,增添了景色的明快和绚丽。
月夜等待:“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表现了作者在栏杆旁静待月亮升起的闲适心情,体现了对月夜美景的期待。
室内景象:“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通过燕子窥视和玉钩垂帘的细节,描绘了室内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夏日清凉:“凉波不动簟纹平”以水波不兴和竹席纹理的平整,形容夏日的清凉和宁静。
细节描写:“水晶双枕,傍有堕钗横”通过水晶枕头和旁边的横钗,增添了一丝细腻和柔情,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描写了一个夏日雨后的小楼夜景,以及词人在其中的闲适心情。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这两句开篇即描绘了雨中的景象。雷声在柳树之外轻轻响起,池塘上飘洒着细雨,雨声与荷叶上的水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滴碎了荷叶的宁静。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接着,词人转向小楼,西角处一道断虹明亮,他倚着阑干,等待着月亮的升起。这里的“断虹”与“月华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代表日落,一个代表月升,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随着夜色渐深,燕子飞来窥视画栋,玉制的帘钩垂下,帘幕随风飘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生动,同时也展现了词人居住环境的雅致。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最后三句,词人将视线转向室内。凉波平静,竹席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水晶制成的双枕旁,有女子的金钗横放。这里,“凉波”和“簟纹”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静谧,而“水精双枕”和“堕钗横”则暗示了女子的存在,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柔情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触、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夏日雨后的小楼夜景,以及词人在其中的闲适心情。词人通过对雨、荷、小楼、断虹、月华、燕子、画栋、帘旌、凉波、簟纹、水精双枕和堕钗等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柳树之外传来轻微的雷声,池塘上飘着细雨,雨声细碎地打在荷叶上。小楼的西角出现了一道明亮的彩虹。我依靠在栏杆旁,静静地等待月亮升起。
燕子飞过来窥视彩绘的梁柱,玉钩垂下了帘子。清凉的水波不起一丝涟漪,竹席上的纹理平整。水晶制成的双枕旁,横放着一枚掉落的发钗。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
轻雷:轻微的雷声。
池上雨:池塘上的细雨。
滴碎:形容雨声细碎。
荷声:荷叶的声音。
断虹:彩虹。
明:明亮。
阑干:栏杆。
月华:月亮的光辉。
画栋:彩绘的梁柱。
玉钩:玉制的挂钩。
帘旌:帘子。
凉波:清凉的水波。
簟:竹席。
水精:水晶。
堕钗:掉落的发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