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音频朗读
赏析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的赏析一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中的词句,整首词描绘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词人在其中的悠然自得。
词开篇便点明了地点——西湖,接着赞美其天光水色之美,云彩和景物都显得如此新鲜。随后,词人将视线转向湖中的鸥鹭,它们安详地睡眠,似乎已经习惯了周围不断传来的管弦之声。这种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西湖的宁静与美丽。
在描绘夜晚的西湖时,词人用了“风清月白偏宜夜”这样的词句,将夜晚的西湖描绘得如诗如画。湖面在月光下宛如一片白玉,这样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接着,词人用“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这样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在此美景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的赏析二
西湖美景:“天容水色西湖好”开篇即赞美西湖的美景,天光水色相映成趣。
自然生机:“云物俱鲜,鸥鹭闲眠”描绘了西湖上云彩、水面以及水鸟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音乐享受:“应惯寻常听管弦”通过“听管弦”暗示了西湖常有的音乐活动,增添了一份文化的韵味。
夜色迷人:“风清月白偏宜夜”表达了作者认为西湖的夜景特别迷人,清风明月下的湖面更加引人入胜。
超然物外:“一片琼田,谁羡骖鸾”用“琼田”形容湖面如同仙境,而“谁羡骖鸾”表明作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就如同仙人一般,无需羡慕其他。
舟中即仙:“人在舟中便是仙”最后一句深化了作者的超然情怀,意味着在自然美景中,人的心灵可以得到升华。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的赏析三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一词,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词人宁静愉悦的心情。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开篇即赞美西湖的自然之美,天光与水色交相融合,云彩和景物都显得如此鲜丽。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这两句描述了湖边的鸥鹭,它们悠然自得地休憩着,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里常有的管弦乐声。这不仅展现了西湖的宁静与和谐,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下阕的前两句描绘了西湖的夜景。在风清月白的夜晚,湖面如同一片美玉铺成的田野,美得令人心醉。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最后两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陶醉。他认为,在这样的美景中,人们无需羡慕乘鸾飞升的仙人,因为在游船上的人就已经像是仙人一样了。这种超脱凡俗的感觉,体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整首词以清新的笔触、明快的节奏,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词人宁静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译文
天空的倒影和西湖的水色相映成趣,十分美丽,云彩和水面的景物都显得格外新鲜。鸥鸟和鹭鸟悠闲地在湖面上休憩,它们应该已经习惯了常常听到的管弦乐声。
夜晚的风轻柔清新,月光皎洁明亮,这样的景色特别适宜在夜晚欣赏。西湖就像一片美丽的仙境,谁还会羡慕那些成仙的人呢?在这舟中的人,就已经像仙人一样了。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
云物:指天空和水面的景物。
鸥鹭:指鸥鸟和鹭鸟。
管弦:指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风清月白:形容夜晚清风徐来,月光皎洁。
琼田:形容湖面美丽如仙境。
骖(cān)鸾:指仙人驾驭的鸾鸟拉的车,这里比喻成仙。
舟中:指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