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音频朗读
赏析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的赏析一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释: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开篇两句描绘了平山堂的宏伟景色。平山堂的栏杆依偎在晴朗的天空下,远处的山色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两句通过写景,不仅展示了平山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也为后文奠定了基调。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这两句回忆了词人过去在平山堂前亲手栽种的柳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柳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词人离开平山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历了几个春天。这里通过写树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这三句是对刘仲原甫的赞美。刘仲原甫是一位文章太守,才华横溢,能够挥毫泼墨写出万字的文章。同时,他也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能够一饮千钟而不醉。这里通过写刘仲原甫的才华和酒量,展现了他的风采和个性。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最后两句是词人对刘仲原甫的劝勉和自我感慨。词人告诉刘仲原甫要趁年轻及时行乐,因为时光易逝,人易老。同时,词人也在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这里的“衰翁”指的是词人自己,他已经年过半百,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词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词在欧阳修的作品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的赏析二
自然景色的描绘:词的开篇“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描绘了一幅山景图,晴空下的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
个人情感的融入:“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通过提及亲手种植的垂柳,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文学创作的热爱:“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展现了作者作为文人的豪放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人生态度的表达:“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即应趁年轻及时行乐,同时也透露出对老去的无奈。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的赏析三
这首《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平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开篇即写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凭栏远眺,山色迷蒙。这种突兀的气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这两句紧承上片写景,写的是平山堂前的垂柳。此词回忆以前亲手所种之柳,如今已绿荫满树,进一步烘托了“平山堂”的可爱,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欧阳修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这三句,词人极力赞美友人刘敞的文章与才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自己作为“文章太守”的豪迈与洒脱。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这两句是劝人也是自勉之词,意谓风流豪放、行乐须及早,要趁着年少之时,及时行乐,莫要等到老年再空自悲切。词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即要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词以平山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色、垂柳等景物,以及赞美友人和自勉的言辞,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译文
平缓的山峦倚靠着晴朗的天空,山色在朦胧中若隐若现。我亲手在屋前种植的垂柳,自从离别以来,已经经历了多少次春风的吹拂?
作为文人的太守,我挥笔书写,一气呵成万字,畅饮时能一饮千钟。人应当在年轻力壮时享受人生之乐,在酒樽前可以看到我这个已经衰老的人。
注释
平山:指平缓的山峦。
阑槛:栏杆。
手种:亲手种植。
堂前:房屋前。
垂柳:一种柳树,枝条细长下垂。
文章太守:作者自指,欧阳修曾任太守,这里用以自称。
挥毫:挥动毛笔,指书写。
万字:形容写了很多字。
一饮千钟:形容畅饮,千钟是夸张的表达,钟是古代的酒器。
行乐:享受快乐。
尊前:在酒樽之前。
衰翁:老者,这里指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