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的赏析一
思念之情:词的开篇“别后不知君远近”直接点明了词人与亲人或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不知对方行踪而产生的焦虑和忧愁。
凄凉景象:“触目凄凉多少闷”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加深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音信渐稀:“渐行渐远渐无书”表现了词人与对方距离越来越远,且渐渐失去联系的无奈。
深沉的忧愁:“水阔鱼沉何处问”通过水的宽阔和鱼的沉没,比喻了词人对对方消息的渴望和无从寻觅的悲哀。
秋夜难眠:“夜深风竹敲秋韵”以秋夜风竹的声音为背景,衬托出词人深夜难眠的孤寂。
梦寻无果:“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表现了词人试图在梦中寻找对方,却连梦也做不成,灯油也燃尽的无奈和悲哀。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宋代欧阳修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离别后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苦闷。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词一开始就直接点出了离别后的痛苦。女子不知道爱人的去向,无论远近,都让她感到无比的凄凉和苦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随着爱人的渐行渐远,书信也变得越来越少,最后甚至完全断了联系。她想要通过鱼雁传书来寻找爱人的消息,但水面宽广,鱼儿沉入水底,她无处可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夜深人静,风中的竹子发出秋日的韵律,每一片叶子、每一声声响都充满了她的怨恨。这里的“秋韵”不仅指秋天的声音,也象征着她的心情,凄凉而悲切。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她孤独地斜靠在枕头上,试图在梦中寻找爱人的身影,但梦却没有做成,连灯油都燃尽了。这里的“灯又烬”既指灯火的熄灭,也象征着她的希望破灭,内心充满了绝望。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描绘女子的内心活动,表达了她在离别后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苦闷。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韧,即使面对无尽的痛苦和绝望,她仍然不愿意放弃寻找爱人的希望。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宋代欧阳修写的,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读: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词人自与友人分别后,不知友人身在何方,每每看到眼前的凄凉景象,心中便充满了烦闷。这里,“触目凄凉”和“多少闷”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这两句继续描绘词人因无法得知友人消息而产生的焦虑和无奈。友人渐行渐远,书信也越来越少,就如同水中的鱼儿沉到深处,再也找不到其踪迹,词人想要询问友人的消息,却无处可问。这里,“水阔鱼沉”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两句转而从景物描写入手,通过描绘秋夜中风吹竹叶的声音,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怨恨和不满。夜深人静,只有风中的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响在词人听来,都充满了怨恨和哀伤。这里,“万叶千声皆是恨”不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最后两句,词人试图通过梦境来寻找友人的身影,但梦却未能成行,而灯油也即将燃尽。这里,“故攲单枕”表现了词人为了寻找梦境中的友人,特意斜靠着枕头,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而“梦又不成灯又烬”则进一步加深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绝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内心的苦闷、焦虑、怨恨和绝望等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忧虑。同时,词人还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和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译文
自从分别之后,我不知道你离我有多远。眼前看到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无限的凄凉和郁闷。你越走越远,我们的书信也越来越稀少,像鱼儿沉入广阔的水底,我该去哪里打探你的消息?
深夜里,风吹动竹子,敲打出秋天的旋律,每一片叶子,每一阵声音,都充满了我的哀愁和遗憾。我依旧斜靠着单个的枕头,想在梦中寻找你的身影,但连梦也做不成,只有油灯的灯芯已经燃尽。
注释
别后:分别之后。
触目:目光所及。
凄凉:形容景象或心境让人感到冷落、萧条。
书:书信。
水阔鱼沉:比喻因距离遥远而无法联系。
风竹:风吹动竹子。
秋韵:秋天的韵味或情感。
万叶千声: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很多。
故攲:依旧。
单枕:单个的枕头,指独自一人。
灯又烬:油灯的灯芯已经燃尽。
拼音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