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行-音频朗读
赏析
游子行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萱草和游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萱草象征着母亲,而游子则是离家的诗人。诗中“慈亲倚门望”,形象地描绘了母亲期盼儿子归来的情景,而“不见萱草花”则暗示了儿子未能归来,母亲的愿望未能实现,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思念。
游子行的赏析二
《游子行》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萱草的生长环境,暗示了母亲所在的地方,而游子的“行天涯”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的“慈亲倚门望”和“不见萱草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展现了母亲的期盼,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游子的归途遥遥无期,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游子行的赏析三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结合,萱草不仅是母亲的象征,也是诗人对家的思念。诗中的“游子行天涯”和“慈亲倚门望”构成了一幅母子相隔的画面,母亲在家期盼,儿子在外奔波,两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而“不见萱草花”则是对母亲期盼落空的深刻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失落和诗人对家的无限眷恋。
译文
萱草在堂屋的台阶上生长,离家的游子行走在遥远的地方。
慈爱的母亲靠在门边远望,却看不见那萱草花。
注释
萱草:一种植物,古代常以萱草象征母亲,这里指母亲。
生堂阶:生长在堂屋的台阶上,这里用以形容母亲所在之处。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行天涯:行走到天涯海角,形容离家很远。
慈亲:慈爱的母亲。
倚门望:靠在门边远望,形容母亲期盼儿子归来。
不见: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