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奚舍人
唐代

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复制

完善

上达奚舍人-音频朗读

赏析

上达奚舍人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北方山的高峻和草木的苦楚,以及贫士的困境和梅子的酸楚,表达了诗人对坚持正直原则的执着。诗人担心世俗的诋毁,但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诗中“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两句,赞美了有德行的人和公正无私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向往。

复制

上达奚舍人的赏析二
孟郊的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借以抒发个人情感。诗中的“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而“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的无奈。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持原则的决心。最后,诗人以“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收尾,表达了在黑暗中前行的艰辛和无奈。

复制

上达奚舍人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孟郊对个人品德和理想追求的深刻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诗中的“北山少日月”和“草木苦风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而“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辛酸。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展示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持正直的决心。最后,诗人以“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表达了在黑暗中前行的孤独和坚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复制

译文

北方的山高,阳光难以照射,草木在风霜中受苦。贫穷的士人在重重困境中,吃梅子感到心酸。世俗的人们都追求圆滑,而我却坚持正直。常常担心众人的诋毁,春天的绿叶变成了秋天的黄叶。有德行的人拿着明亮的镜子,公正无私的光辉。在黑暗的环境中,天还未亮,我在幽暗中行走,泪水空流。

复制

完善

注释

北山:指北方的山。 少日月:日月的光辉少,形容山高,阳光难以照射。 草木:泛指山中的植物。 苦风霜:受风霜之苦,形容环境恶劣。 贫士:贫穷的士人。 重坎:重重的困境。 食梅:吃梅子。 酸肠:形容梅子酸,使人感到心酸。 万俗:指世俗的一切。 走圆:指世俗之人追求圆滑、世故。 一身:指自己。 学方:学习正直,坚持原则。 常恐:常常担心。 众毁:众人的诋毁。 春叶成秋黄:春天的绿叶变成了秋天的黄叶,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大贤:指有德行的人。 秉高鉴:拿着明亮的镜子,比喻洞察事物。 公烛:公共的蜡烛,比喻公正无私。 无私光:没有私心的光辉。 暗室:比喻黑暗的环境。 晓未及:天还未亮。 幽行:在幽暗中行走。 涕空行:泪水空流,形容悲伤。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