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音频朗读
赏析
劝学的赏析一
孟郊的《劝学》是一首鼓励人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诗。诗的前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知识。中间两句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指出别人的成就不能代表自己的能力。最后两句则是对青春的珍惜,提醒人们要抓住年轻时光,尽早行动,不要虚度年华。
劝学的赏析二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深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击石生火,来比喻学习的过程。孟郊用“不击元无烟”来告诫我们,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诗中的“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知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的。“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则告诉我们,个人的成就需要自己的努力,不能依赖于他人。最后,“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则是对青春的赞美和珍惜,鼓励人们在年轻时就要有所作为。
劝学的赏析三
《劝学》这首诗体现了孟郊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对青春的珍视。诗中“击石乃有火”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人学始知道”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够获得知识和智慧。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个人努力的强调,以及对青春时光的珍惜,鼓励人们在年轻时就要积极进取,不要等到年华老去时才后悔莫及。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译文
敲打石头才能产生火花,如果不敲打,石头自然不会有烟冒出。人通过学习才能开始明白道理,如果不学习,那些知识不会自然地进入脑海。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去做,别人得到的东西并不能代表我自己的才能。青春时期应该尽早行动,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年轻。
注释
击石:敲打石头。
乃:才,表示条件。
有火:产生火花。
不击:如果不敲打。
元无烟:原本就没有烟,比喻不经过努力就不会有成果。
始:开始。
知道:懂得道理。
非自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的。
须:需要。
己运:自己努力。
他得:别人得到。
非我贤:不是我的贤能。
青春:年轻时期。
早为:尽早行动。
岂能:怎么可能。
长少年: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