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梅-音频朗读
赏析
朝中措·梅的赏析一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内心孤独、身世飘零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开篇两句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他(或她)的“幽姿”并不适合繁华热闹的“少年场”,只能默默承受着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接下来,“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身世和性格。他(或她)身世飘零,如同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而内心则十分冷淡,对世事人情都抱着一种超然的态度。这种身世和性格的描绘,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这三句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愁恨。他(或她)站在江边,望着明月,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那些新诗旧梦,都如同这孤恨一般,萦绕在心头,无法排遣。而那清香,则仿佛是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愁恨所化,更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深沉。
最后,“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这两句词表达了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尽管他(或她)身世飘零、内心孤独,但也曾经见识过世间的繁华和美好。如今,尽管春风不再眷顾,但他(或她)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清明和坚韧。这种对命运的接受和坦然,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大和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主人公身世、性格、内心感受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孤独、飘零但坚韧、清明的形象。词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让人读后不禁深思。
朝中措·梅的赏析二
孤高情怀:“幽姿不入少年场”描绘了梅花的孤高,不愿意与少年们争春。
凄凉之感:“无语只凄凉”表达了梅花默默无语,只有凄凉之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身世飘零:“一个飘零身世”暗喻了诗人自身的命运,如同飘零的花朵。
心灰意冷:“十分冷淡心肠”形容梅花的冷漠,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
往事回忆:“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回忆了往昔的诗歌和梦境,增添了一份怀旧之情。
孤独的恨意:“孤恨清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恨意和梅花的清香,两者相互映衬。
春风不管:“任是春风不管”说明即使春风也不顾惜梅花,它依然独自绽放。
先识东皇:“也曾先识东皇”中的“东皇”指司春之神,表明梅花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
朝中措·梅的赏析三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内心孤独、身世飘零的形象,同时透露出一种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这两句开篇即点出了主人公的独特气质与遭遇。他的幽雅姿态与世俗的少年场格格不入,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凄凉。这种孤寂和不合群,使得他的内心世界更加深沉和复杂。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这里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身世和性格。他身世飘零,经历了许多坎坷和磨难,这使得他的心肠变得十分冷淡。他对于世俗的繁华和热闹不感兴趣,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孤独和宁静。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这三句诗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心境。他常常在江边、月下独自思考,创作新诗,回忆旧梦。他的孤独和怨恨,如同清香一般,淡淡地弥漫在他的周围。这种孤独和清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独特。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主人公的坚韧和高洁品质。尽管春风不管他的孤独和凄凉,但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和纯净。他像东皇一样,拥有着高贵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不会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和侵蚀。
整首词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孤独、高洁、坚韧的品质。他的形象鲜明而独特,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和对孤独、高洁品质的赞美。
译文
梅花的幽雅姿态不愿意进入繁华的少年场所,它默默无语,只有凄凉之感。梅花仿佛有着飘零的身世,心肠冷淡。在江边月下,我回忆起新的诗篇和旧时的梦,伴随着孤独的恨意和梅花的清香。即使春风不照顾,梅花也依然绽放,它总是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
注释
幽姿:指梅花的幽雅姿态。
少年场:指繁华的场所或年轻人的聚会。
凄凉:寂寞冷落。
飘零:比喻流落无依。
冷淡:不热情,不关心。
江头:江边。
月底:月下。
孤恨:孤独的恨意。
东皇:指司春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