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行
宋代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复制

完善

金错刀行-音频朗读

赏析

金错刀行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金错刀行》,表达了诗人对功业未就的感慨和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诗的前四句,“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描述了诗人手持一把精美的金错刀,在夜晚发出耀眼的光芒。诗人已经五十岁,但功业尚未成就,他独立提刀,顾盼四方,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诗人回忆在京城与众多志士结交的日子,他们意气相投,共同期待为国捐躯。诗人认为,如果自己的名字不能在史册上留下痕迹,将是极大的耻辱,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朝廷的决心。 诗的后四句,“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描述了诗人从军来到天汉之滨,看到南山上积雪皑皑,山峰嶙峋。诗人感叹,即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能灭亡强大的秦国,何况堂堂大宋王朝,岂能没有人才来挽救危局?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功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才的匮乏,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复制

金错刀行的赏析二
咏物言志: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金错刀,实则通过宝刀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结构分明:全诗分为三个层次,由物及人,层层递进,最终归结到诗人的报国之志。 情感充沛:诗中充满议论和直抒胸臆的句子,气势磅礴,感情丰富,展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

复制

金错刀行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金错刀行》,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之作。全诗情感激昂,气概豪迈,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首句“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描绘了刀身装饰精美,在夜晚透出光芒,象征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报国之心。接着,“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诗人以“丈夫”自称,表达了自己年已五十但功业未成的感慨,同时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诗人在京城结交的都是志同道合的奇士,他们意气相投,期望能共同生死,为国家效忠。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诗人以史册留名为荣,以无名为耻,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天子的忠诚。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诗人从军来到天汉之滨,面对南山晓雪的壮丽景色,更加坚定了他的报国之心。这里,“南山晓雪”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最后两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是这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楚国的历史典故为比,表达了即使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也一定有英勇的志士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决心。这里,“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一句,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诗人通过描绘刀的光芒、个人的豪情壮志、与友人的志同道合、对天子的忠诚以及对国家的关切等形象,表达了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

复制

译文

用黄金装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夜间它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一个大丈夫到了五十岁,还未在战场上立下功勋,手持战刀,独自面对四面八方的原野。在繁华的京城,我结交的都是一些杰出的人才,我们满怀豪情,共同期待着为国家而战,不惜生死。我羞愧于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我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想要消灭敌人,报效我的君主。最近,我来到了汉水之滨参军,远处的终南山顶峰,山石嶙峋,清晨的雪景分外耀眼。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有信心能够灭亡秦国。难道我泱泱中华,竟然会没有一个英雄,能够把敌人赶出边疆吗?

复制

完善

注释

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 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意气:豪情气概。 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史策:即史册、史书。 丹心:赤诚的心。 尔来:近来。 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 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