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二首·其一
宋代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复制

完善

沈园二首·其一-音频朗读

赏析

沈园二首·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沈园二首·其一》,写于陆游七十五岁重游沈园之时,表达了对原配夫人唐氏的怀念之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沧桑的画面。斜阳照射在城墙上,画角(古代一种乐器)的声音显得哀婉而凄凉。沈园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池台楼阁都已变了模样,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沧桑。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两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伤感。桥下的春水依然碧绿,但当年曾经照映出唐氏的美丽身影的地方已经物是人非。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更加突出了现在的孤独和伤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亡妻的深深思念。诗中的“斜阳”、“画角”、“春波”等意象,都渲染出了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复制

沈园二首·其一的赏析二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人的哀伤。首句“城上斜阳画角哀”以斜阳和画角声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第二句“沈园非复旧池台”表达了诗人对沈园景物变迁的感慨。后两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则通过“春波绿”和“惊鸿照影”两个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已故爱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通过对沈园景物的描绘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情感真挚而深沉。

复制

沈园二首·其一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沈园二首·其一》,表达了他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忧伤。 “城上斜阳画角哀”,首句即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斜阳照耀在城墙上,给人以落寞和苍凉的感觉。而画角之声哀怨动人,更加深了这种悲凉的情调。诗人以此开篇,不仅描绘了沈园的外部环境,也为全诗定下了悲伤的基调。 “沈园非复旧池台”,这句诗直接点出了沈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沈园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池台楼阁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对沈园物理形态的描述,更是对诗人心中那份逝去爱情的象征。 “伤心桥下春波绿”,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沈园中的景色。桥下的春水依然碧绿,但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诗人站在桥上,望着这碧绿的春水,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感慨。这里的“春波绿”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逝去爱情的象征,它曾经见证了诗人的爱情,如今却只剩下无尽的忧伤。 “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回忆起当年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时的她如同惊鸿一般美丽动人,她的身影倒映在春波之中,美丽而动人。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只剩下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这碧绿的春水,怀念着逝去的爱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沈园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忧伤。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和思考。

复制

译文

斜阳洒在城墙上,画角声声哀婉,沈园已经不是昔日的亭台楼阁。桥下的春水泛着绿波,让人伤心,因为这里曾经映照过她那惊鸿般的身影。

复制

完善

注释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其声哀婉。 沈园: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陆游和他爱人唐婉的爱情故事发生地。 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的身姿。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