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

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复制

完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音频朗读

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赏析一
这两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第一首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第二首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两首诗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的忠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描述了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诗人虽然身处孤村,但并未感到孤独和哀愁。他描述了风卷江湖、雨暗村庄的壮丽景象,以及四山之间如同海涛翻滚的声音。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并不急于出门,而是享受着火炉的温暖和狸奴(可能是指家中的猫)的陪伴。这首诗以“我与狸奴不出门”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依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心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忠诚。他描述了自己在孤村中僵卧不起,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哀。相反,他依然思念着为国家戍守边疆的日子。在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仿佛看到了铁马冰河的景象。这首诗以“铁马冰河入梦来”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军事生涯的怀念。 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于风雨交加的夜晚,但情感表达却有所不同。第一首诗展现了诗人的乐观和豁达,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也能保持平静和从容;而第二首诗则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和忠诚之心,即使在年老体弱时依然思念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两首诗都体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复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赏析二
这两首诗表达了陆游在晚年隐居生活时,仍然心系国家安危的情怀。前半部分描绘了风雪交加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中的安逸生活,但内心并不满足于此。后半部分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年老体衰,但仍怀有为国效力的壮志。陆游的这两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在风雪中的隐居生活显得宁静而温暖,另一方面,他的心境却并不平静,依旧牵挂着国家的安危。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不忘报国之志。通过夜晚的风雨声和梦境,诗人的壮志豪情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复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赏析三
这是两首陆游的诗,分别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 第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这两句诗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夜晚,风势猛烈,雨势如注,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昏暗的雨幕之中。四面环山,山上的雨声如同海涛翻滚,声势浩大。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诗人描述了屋内的温暖和舒适,用溪边捡来的柴火点燃的火炉,火焰柔和,温暖的毛毡让人感到舒适。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和家中的狸奴(可能是指家中的猫)一起留在屋内,享受这份温馨和宁静,不愿意出门。 第二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虽然年老体弱,躺在孤寂的荒村里,但并不感到悲哀。他仍然想着为国家效力,保卫边疆,抵抗外敌的侵略。这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了,诗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风雨的声音,思绪万千。他仿佛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奔赴边疆,保家卫国。这梦境中的场景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和对于战斗生活的渴望。 这两首诗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他在年老体弱之际仍然关心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复制

译文

(前半部分) 大风吹卷着江湖上的雨雪,让整个村庄都显得暗淡。四周山上的声响就像是海浪在翻滚。溪边的木柴燃烧时火势柔和,身上的毛毡也很暖和,我和家中的猫儿都不愿出门。 (后半部分) 我直挺挺地躺在这孤寂的村庄里,并不为自己感到悲哀,心中仍然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躺在床上听着外面呼啸的风雨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复制

完善

注释

溪柴火软:指用溪边的木柴生火,火势柔和。 蛮毡:一种毛毡,这里指用以御寒的毯子。 狸奴:指家中所养的猫。 僵卧:直挺挺地躺着,形容年老体衰。 轮台:古代西域地名,这里代指边疆。 夜阑:夜深。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