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唐代

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复制

完善

感春-音频朗读

赏析

感春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萧条和凄凉,这种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诗人通过“花悲北郭骚”和“胡琴今日恨”等词句,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向往,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复制

感春的赏析二
李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榆穿莱子眼”和“柳断舞儿腰”,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春天世界,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复制

感春的赏析三
在这首诗中,李贺巧妙地将音乐元素融入诗中,通过“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这两句,表现了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胡琴的急促琴声,如同诗人心中急切的情感,向琴身倾诉。这种音乐与情感的融合,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复制

译文

春天的阳光虽然温暖,但景象却显得凄凉。花朵在风中摇曳,似乎在哀伤。榆树的叶子穿透了莱子的叶片,柳树的枝条柔软如同舞者的腰肢。春天的序幕拉开,燕子作为神灵的使者飞来,飘飞的柳絮伴随着春天的鸟鸣。今天的胡琴带着怨恨,急促的琴声向琴身倾诉。

复制

完善

注释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没有生机。 花悲:形容花朵在风中摇曳,似乎带着悲伤。 北郭骚:北郭,指城北的郊区;骚,指骚动不安。 榆穿莱子眼:榆树的叶子像眼睛一样,穿破莱子(一种植物)的叶片。 柳断舞儿腰:形容柳树的枝条柔软,如同舞者的腰肢。 上幕:指春天的序幕。 神燕:指燕子,古人认为燕子是神灵的使者。 飞丝:指飘飞的柳絮。 百劳:一种鸟,这里可能指春天的鸟鸣。 胡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急语:指急促的琴声。 檀槽:指琴身,檀木制成的琴身。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