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六-音频朗读
赏析
南园十三首·其六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寻章摘句”的读书人和“晓月当帘挂玉弓”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死记硬背而缺乏创造力的读书人的批评。诗人用“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来表达对文学作品应有深度和情感的渴望,批评了当时文学界的浮华和空洞。
南园十三首·其六的赏析二
李贺在这首诗中,用“寻章摘句老雕虫”来讽刺那些只会机械地读书而不知创新的学者。而“晓月当帘挂玉弓”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与前面的讽刺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应有深度和情感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南园十三首·其六的赏析三
这首诗体现了李贺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批评了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读书人,认为他们像“老雕虫”一样,缺乏真正的文学素养。同时,诗人用“晓月当帘挂玉弓”这样生动的自然描写,来表达文学作品应有的美感和情感。最后,诗人用“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来强调文学作品应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李贺的文学观点,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译文
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读书人,就像清晨的月亮挂在天空,像玉弓一样美丽。但年复一年,边疆的辽海之上,文学作品中何处能找到对时世的感慨和悲哀呢?
注释
寻章摘句:指搜寻和摘录文章中的章节和句子。
老雕虫:比喻那些只知死记硬背、缺乏创造力的读书人。
晓月:清晨的月亮。
当帘:像帘子一样挂在天空。
挂玉弓:形容月亮弯弯如弓,玉弓指月亮。
辽海:指辽东半岛以东的海域,这里泛指边疆。
文章:指文学作品。
哭秋风:比喻文学作品中对时世的感慨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