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音频朗读
赏析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人生哲理的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首句描绘了春天的城市,满城的华丽罗绮象征着春天的繁盛,而“春欲暮”则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选择到百花洲上去寻找春天的芬芳,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三句描绘了词人眼中的景象:水边芦苇的倒影与芦苇本身相互映照,形成了无尽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的“无尽处”既指景色的无边无际,也暗示了词人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永无止境。而“恍然身入桃源路”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这两句是词人的自我表白和劝诫。他劝诫人们不要责怪他追求逸豫的生活,因为功名的得失都是命中注定的。这里的“山翁”是诗人自比,他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最后三句再次回到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莺鸟唱出了新的歌声,蝴蝶翩翩起舞,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怎么能让我们这些人没有欢乐的情绪呢?这里的“天赋与”强调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乐的普遍存在和不可抗拒,而“争教我辈无欢绪”则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之乐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人生哲理,展现了词人对生命、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之乐的热爱和追求。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的赏析二
上片首句“罗绮满城春欲暮”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满城的华丽景象,罗绮象征着春天的绚烂。“百花洲上寻芳去”则表现了词人前往百花盛开的地方去探寻美景,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浦映芦花花映浦”通过“浦”和“芦花”的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面与芦花相映成趣的画面。“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则表达了词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桃源路象征着一个理想化的美好世界。
下片“莫怪山翁聊逸豫”中,词人以山翁自居,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功名得丧归时数”则反映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都是命中注定,不必过分追求。
“莺解新声蝶解舞”通过莺的歌声和蝶的舞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最后表达了词人认为上天赋予了人们欣赏自然和享受生活的能力,人们应该拥有欢乐的心情。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并表达作者豁达情怀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满城的罗绮(丝绸)暗示着春天的繁华,而“春欲暮”则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决定到百花洲上去寻找春天的芳踪,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不舍。
“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浦口与芦花相互映照,景色美不胜收,仿佛无边无际。在这样的美景中,作者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感受到了超脱尘世的宁静和美好。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豁达情怀。他自称“山翁”,过着闲适的生活,不问世事。他认为功名的得与失都是时运所定,不必过分在意。这种态度体现了他的超脱和淡然。
“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最后三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黄莺唱着新的歌曲,蝴蝶翩翩起舞,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在这样的美好时光里,作者呼吁人们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辜负了春天的恩赐。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美景和表达作者的豁达情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人们应该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淡然态度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译文
春天即将结束,满城都是华丽的丝绸般绚烂的景象。我前往百花盛开的地方去探寻美景。水边的芦花与水面的倒影相映成趣,一眼望去,仿佛没有尽头。我恍若走进了一条通往人间仙境桃源的路。
不要奇怪我这个山中的老人为何如此闲适愉快。功名利禄的得失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必过分追求。黄莺唱出新的歌曲,蝴蝶跳起了舞蹈。这些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欢乐的心情呢?
注释
罗绮:指华丽的丝绸,这里比喻春天的绚烂。
百花洲:指百花盛开的地方。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芦花:芦苇的花。
山翁:山中的老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逸豫:闲适愉快。
功名:功绩和名声。
得丧:得失。
解:能够,懂得。
天赋与:上天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