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席上赋白菊-音频朗读
赏析
重阳席上赋白菊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隐喻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青春活力的向往。诗中情感乐观,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开头两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描绘了园中菊花盛开的景象,金黄色的菊花遍布整个园子,而其中一丛颜色如霜的菊花显得格外突出。这里的“色似霜”形容菊花颜色的纯净和高洁,也隐喻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纯洁和宁静。
接下来的“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两句,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歌酒席上的白头翁,进入了充满活力的少年场。这里的“白头翁”指老年的自己,“少年场”则指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场所,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老,但仍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老年生活的隐喻,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积极态度的表达。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年生活的美好期待。
重阳席上赋白菊的赏析二
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是一首在重阳节时所作的七言绝句,以白菊为题,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心态的情感。诗中以菊喻人,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留恋。
首句“满园花菊郁金黄”,诗人描绘了重阳时节,满园的菊花盛开,色彩金黄,生气勃勃。这里的“郁金黄”形容菊花色彩之艳丽,犹如金桂一般,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次句“中有孤丛色似霜”,诗人忽然转笔,将焦点放在了这满园金黄中唯一的一丛白菊上。这丛白菊在众多金黄的菊花中显得格外突出,其色彩如霜般洁白,孤傲而清高。
第三句“还似今朝歌酒席”,诗人将视线从菊花转向了重阳节当天的歌酒席。这里的“还似”表明了诗人对白菊的欣赏与对节日氛围的融入,形成了一种意境上的呼应。
尾句“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比作“白头翁”,却置身于“少年场”中,意指虽然年事已高,但心态依然年轻,能够融入年轻人的欢聚之中,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以白菊为载体,通过对色彩的对比和意象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青春的向往。诗中的“白头翁”与“少年场”的对比,不仅是对自己年龄的调侃,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宣言。
《重阳席上赋白菊》以其新颖的立意、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成为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诗人通过对白菊的赞美,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服老的精神,让人感受到诗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阳席上赋白菊的赏析三
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重阳席上白菊的独特风姿,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句“满园花菊郁金黄”,诗人以满园金黄灿烂的菊花为背景,烘托出重阳佳节的喜庆氛围。这里的“郁金黄”不仅描绘了菊花的色彩鲜艳,也暗示了秋天的丰收和富饶。
然而,在这满园金黄的菊花中,诗人却独独注意到了“中有孤丛色似霜”的白菊。这株白菊与众不同,它的色彩洁白如雪,宛如秋霜,与其他金黄的菊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白菊的独特风姿,也寓意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事物或人保持着独特的品质和个性。
接下来,“还似今朝歌酒席”一句,诗人将视线从菊花转向重阳席上的场景。他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白菊比作席间的白头翁,两者虽然年龄、形态各异,但却同样在重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融入到了热闹喜庆的氛围中。这种比喻既巧妙地连接了菊花和人的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的独特思考。
最后一句“白头翁入少年场”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白头翁进入少年场这一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尽管白头翁已经年老色衰,但他依然能够融入到年轻人的世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正是诗人所要传达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悠长。诗人通过对白菊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时光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在品味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译文
园子里到处都是金黄色的菊花,繁茂而美丽,其中有一丛颜色白净如同霜雪。
这情景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我这个白发老人也加入了年轻人的欢乐场合。
注释
郁金黄:形容菊花颜色鲜艳,繁茂的样子。
孤丛:指单独的一丛。
色似霜:形容菊花颜色白净,如同霜雪。
白头翁:指老年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少年场:指年轻人聚集的场所,这里比喻欢乐和活力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