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骐驎前殿拜天子,走马为君西击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
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
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回来饮马长城窟,长安道傍多白骨。
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
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
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
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饮马长城窟行-音频朗读
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的赏析一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诗中“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表达了少年对功名的渴望,而“走马西击长城胡”则描绘了士兵们奋勇杀敌的场景。然而,战争的残酷也随之而来,如“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和“单于溅血染朱轮”,这些描写都凸显了战争的无情和士兵的牺牲。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通过“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和“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等句,诗人对秦王筑长城的行为进行了批判,认为其行为愚蠢,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这种反思也启示读者,战争和功名的追求不应盲目,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饮马长城窟行的赏析二
这首诗不仅是对边塞战争的描绘,也是对历史沧桑和人性探索的深刻表达。诗人通过“长城道傍多白骨”和“鬼哭啾啾声沸天”等句,展现了长城边的荒凉和死亡的气息,反映了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悲剧。
同时,诗中的“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则揭示了战争中普通士兵的无奈和悲哀,他们可能因战功而死,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耀和尊重。这种对人性的关注,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饮马长城窟行的赏析三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王翰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和形象的比喻,如“胡沙猎猎吹人面”和“壮士挥戈回白日”,这些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如“此时顾恩宁顾身”与“为君一行摧万人”之间的对比,也突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无奈和英勇。
情感上,这首诗从对功名的渴望到对战争的反思,再到对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的起伏和转变,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边塞战争的简单叙述,更是对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译文
长安的少年们没有远大的志向,他们一生只羡慕那些能守护皇帝的执金吾。在皇宫的正殿前,他们朝拜天子,然后骑马向西去抗击长城外的胡人。
胡人的土地上风沙猎猎地吹拂着人的脸,汉人和胡人相遇却无法相见。远远地听到战鼓震动大地,传说单于在夜间还在战斗。
在这个时候,他们考虑的是皇帝的恩典而不是自己的生命,为了皇帝,他们愿意一战而摧毁成千上万的敌人。勇士们挥舞着武器,仿佛能让白天倒转,单于的血溅在了战车上。
他们胜利归来,让马在长城的洞窟中饮水,长城旁边有很多白骨。询问那些年长的人,他们是谁,回答说是秦王时期修建长城的士兵。
黄昏时分,塞北没有人烟,只有鬼魂的哭泣声在天空中回荡。他们没有罪却被处死,功绩没有得到奖赏,孤魂在这座城边徘徊。
回想当年秦王拔剑而起,诸侯们跪行不敢直视。秦王富国强兵二十年,却因筑城而积累了怨恨,引发了长达九千里的劳役。秦王筑城是多么愚蠢,天意让秦朝灭亡并非因为北方的胡人。一场灾难突然从内部爆发,渭水和咸阳不再是都城。
注释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今陕西西安。
执金吾:古代官职名,掌管金吾卫,负责皇帝的安全。
麒麟:传说中的吉祥神兽。
前殿:皇宫的正殿。
拜天子:朝拜皇帝。
走马:骑马。
长城胡:指长城外的北方游牧民族。
猎猎:风声。
汉虏:指汉人和胡人。
鼙鼓:古代战鼓。
单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朱轮:红色的车轮,这里指战车。
耆老:年长的人。
秦王:指秦始皇。
筑城卒:指修建长城的士兵。
萧墙:指内部的祸患。
渭水:指渭河,流经咸阳。
咸阳:古都,秦朝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