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二首·其一-音频朗读
赏析
少年行二首·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少年侠客的英姿,展现了他们面对国家危难时的英勇和豪情。诗中的“白马如流星”形象生动,传达了少年们行动迅速、果断的品质。而“气高轻赴难”则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整首诗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热血沸腾的气氛,激励着人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少年行二首·其一的赏析二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少年侠客的形象为载体,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赞美。诗中的“青槐夹两路”和“白马如流星”两句,通过自然景物和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背景,为少年侠客的出场做了铺垫。而“闻道羽书急”和“单于寇井陉”则直接点明了国家面临的危机,少年侠客们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展现了他们的英雄本色。最后一句“谁顾燕山铭”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他们对功名看淡,更重视国家和民族大义的高尚情操。
少年行二首·其一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少年侠客的描写,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尚武精神和对英雄的崇拜。诗中的少年们不仅有着英俊的外表,更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展现了唐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诗中对“燕山铭”的提及,也反映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会过分追求个人的名利,而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译文
年轻的侠客们在西陵送别客人,经过长长的亭子。
槐树青翠,夹在两条道路之间,白马奔驰如同流星划过。
听说有紧急的军情,匈奴的首领侵犯了井陉。
他们意气风发,轻易地面对困难,谁还会顾及燕山的功名。
注释
西陵: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陵墓区。
侠少:指年轻有为、有侠义精神的少年。
长亭:古代道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
青槐:指槐树,青色,形容槐树的嫩绿。
夹:夹道,指两边。
两路:指两条道路。
白马:白色的马,常用来象征高贵或英雄。
流星:形容速度极快,如同流星划过夜空。
闻道:听说。
羽书:古代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因其上插有鸟羽,故称。
急:紧急。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称号。
寇:侵犯。
井陉: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通道。
气高:意气风发,志气高昂。
轻:轻易,不以为重。
赴难:面对困难或危险。
谁顾:谁还会顾及。
燕山铭:燕山,指今北京市北部的山脉;铭,指刻在石碑上的铭文,这里指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