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其他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复制

完善

湖心亭看雪-音频朗读

赏析

湖心亭看雪的赏析一
这篇散文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西湖雪后的宁静与美丽。作者通过“人鸟声俱绝”和“上下一白”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通过与两位陌生人的偶遇和饮酒,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

复制

湖心亭看雪的赏析二
《湖心亭看雪》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作者在寒冷的冬夜,选择独自一人去欣赏雪景,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与陌生人的不期而遇,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善。

复制

湖心亭看雪的赏析三
张岱的这篇散文通过对西湖雪景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作者在雪夜中的独行,以及与陌生人的相遇,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文章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复制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到了深夜,我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炉火,独自乘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雾气和冰晶弥漫,天空、云彩、山峦和湖水都是一片白色,湖面上只有苏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个小点、我的小船和船上的两三个人影。到了亭上,发现有两个人正坐在毡子上对饮,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正热。他们看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怎么会有像你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问他们的名字,才知道他们是来自金陵的客人。当我下船时,船夫自言自语说:“别说相公(指我)傻,还有比相公更傻的人。”

复制

完善

注释

崇祯五年:明朝崇祯皇帝在位的第五年,即公元1632年。 余:我,作者自称。 拏(或挐):拿。 毳衣:毛皮衣服。 更定:指夜深人静之时。 雾凇:指雾气凝结在树枝上形成的冰晶。 沆砀: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长堤:指西湖中的苏堤。 一芥:比喻极小之物,这里指小船。 两三粒:形容人影,比喻人非常少。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