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复制

完善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音频朗读

赏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的赏析一
这首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旧日情感的怀念。上片以“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并通过“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下片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通过“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等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最后,词人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作结,进一步加深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复制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的赏析二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复制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的赏析三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全词描写了词人旧地重游,怀念和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复杂情感。 词的上片,词人首先描绘了清明时节野棠花落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接着,“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两句,词人通过描绘东风的凌厉和云屏的寒冷,进一步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凄凉。随后,“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三句,词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此地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让人倍感唏嘘。 词的下片,词人通过描绘行人所见之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三句,词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景,但在这美景中,却透露出一种无法触及的忧伤和遗憾。接着,“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两句,词人通过“春江流不断”和“云山千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最后,“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三句,词人预见到自己明天再次见到友人时,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无力挽回。这里的“镜里花难折”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无力感。最后,“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词人通过自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词人旧地重游的经历,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全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辛弃疾词中的佳作之一。

复制

译文

野生的棠梨树花朵已经凋落,时光匆匆,又到了清明时节。满地的东风吹拂着,仿佛在嘲笑我这个异乡人的梦境,枕着云母屏风,感到一阵阵的寒冷和胆怯。曲折的河岸边,我曾手持酒杯,垂杨树下,我曾拴过马,这片地方,正是我们当初分别之处。如今楼已空,人已去,只有旧日的飞燕,能诉说往日的欢乐。 听说在东边繁华街道的尽头,过往的行人常常看到,透过帘子缝隙的细细的月亮。旧日的遗憾,如同春江之水,永远流淌不息;新添的遗憾,又像层层叠叠的云山。想来明天,在酒樽之前再次相见,镜中的花儿难以摘取。你也应该惊讶地问:最近有多少青丝变为了白发?

复制

完善

注释

野棠:野生的棠梨树。 刬地:满地。 云屏:云母屏风。 寒怯:感到寒冷和胆怯。 觞:古代盛酒的器具。 系马:拴马。 绮陌:繁华的街道。 帘底纤纤月:透过帘子缝隙看到的细细的月亮。 春江:春天的江水。 尊前:在酒樽之前。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