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音频朗读
赏析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的赏析一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感慨。上片以“枕簟溪堂冷欲秋”开篇,描绘了一幅秋意渐浓的景象,而“断云依水晚来收”则增添了一丝宁静与萧瑟。“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通过对比红莲的艳丽与白鸟的孤寂,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哀愁。
下片“书咄咄,且休休”表现了词人对世事的无奈和疲惫,而“一丘一壑也风流”则表达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内心的豁达。最后两句“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衰老的感受和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的无奈。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名为《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带湖初期之作,表达了词人病愈后登高望远的闲适之情。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词的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淡远的溪堂秋景图,营造出一种凉爽宜人的氛围。枕簟,即枕席,此处代指词人的居室。词人躺在溪边的堂屋里,感受到秋天的凉意,看到傍晚时分,天空中残留的几朵云气,随着水波荡漾而渐渐消散。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这两句词,词人通过红莲和白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静谧和深沉。红莲相互依偎,宛如醉酒的佳人,白鸟则静默无言,似乎也在为秋日的到来而忧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词的下片开头三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引用“书咄咄”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不满和无奈,但又用“且休休”来宽慰自己,放下心中的烦恼,享受一丘一壑的隐居生活,也是一种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最后两句词,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感慨。他觉得自己的筋力已经不如从前,连上楼都感到吃力,这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幽远,既有对秋日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充分展现了辛弃疾词作的独特魅力。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名为《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中描绘了词人病后初愈,在溪堂边乘凉,面对自然景色产生的种种感慨。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词开篇便描绘了一个清凉的秋夜,词人躺在溪堂边,感受着渐浓的秋意,远处天边,断云依水,慢慢消散。这种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清冷、寂寥的基调。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接下来,词人描绘了红莲和白鸟的形态。红莲相互依偎,如同醉汉一般;白鸟则默默无言,仿佛在独自忧愁。这两句以红莲和白鸟为喻,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也寄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词人在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书咄咄”,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指晋人殷浩被废后,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二是“且休休”,出自唐人司空图的诗句“休休休,莫莫莫”,指一种退隐不仕、明哲保身的生活态度。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厌倦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即使只有一丘一壑,也能过得风流自在。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最后两句,词人回到现实,感叹自己不知不觉中体力衰减,连上楼都觉得费力。这种身体上的变化,也反映了词人心态上的转变。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热衷于追求功名,而是更加珍惜和享受眼前的平淡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词人自身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词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仕途的厌倦。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生智慧。
译文
躺在溪堂的枕席上,感觉凉爽预示着秋天的临近。傍晚时分,零散的云朵靠近水面,渐渐地消散。红色的莲花相互依靠,宛如醉酒般摇曳,白色的鸟儿静静伫立,似乎也在默默感受着忧愁。
我徒劳地书写着,却又感到无奈,不如放下笔来好好休息。即使是小小的山丘和溪谷,也有它们的风韵和魅力。我不知道自己的体力已经衰退了多少,只是最近越来越觉得懒得上楼去。
注释
枕簟:枕席,指溪堂中的卧具。
断云:零散的云朵。
依水:靠近水面。
红莲:红色的莲花。
白鸟:白色的鸟,如白鹭。
咄咄书空:形容徒劳无功,出自《晋书·谢安传》,后用以形容失意或无奈。
休休:形容疲惫或无奈的样子。